绿海鸥厦门垃圾分类在行动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一起共建生态厦门
“跟外婆的比赛开始啦,快来!”
随着妈妈陈女士一声令下
四岁的畔畔第一时间赶到“赛场”
四色分类桶旁边
散布着各种玩具“垃圾”
他将它们一一送回“家”
又快又准确
外婆虽然输了,但很开心
小外孙从小就有了垃圾分类意识
相信他们这代人长大后
一定会更加爱护我们的环境
这个垃分小迷弟
是怎样和垃圾分类结缘的呢?
两岁时参加活动分类指南宣传单当宝贝带回家
畔畔外婆说,年,上李社区在小区中庭举办一场垃圾分类活动,她带当时两岁的畔畔去玩,四种颜色的垃圾桶好像四个巨大玩具,畔畔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活动中,他还领到了一张分类指南,如获至宝地带回了家,回家后,他对着图纸上画着的物品问这问那。第二年,社区在小区又举办了一场垃圾分类活动,因正确分类,畔畔还拿到了小礼物贴纸呢。
自那之后,畔畔对垃圾分类特别
平日逛公园时,外婆也会趁机考考小外孙,把吃完的饼干包装袋、矿泉水瓶、纸巾都交给他去投放。久而久之,畔畔不仅自己分得又快又好,还会纠正其他分错的大人。有一次,畔畔发现有人把旧报纸扔进其他垃圾桶,他立刻说不对,应该放在可回收桶内。
玩中学学中玩说明书翻烂了还舍不得扔
旧玩具是?“可回收!”tomato?“厨余!”畔畔将一张张小卡片精准地放进对应的分类桶内。游戏中,妈妈陈女士中英文结合,不仅巩固了畔畔的分类知识,还为孩子打下了英语基础。
去年“双十一”,陈女士为畔畔买来了这套玩具,从此,它们便成了畔畔形影不离的玩伴。这套玩具有四色分类桶、若干卡片,还有一张分类说明书。记者注意到,说明书破了,用透明胶黏过不止一次。外婆打趣道:“畔畔,这些你很熟悉了,不如把说明书扔了吧?”畔畔坚定地说“不行”。
后来,家里又添了新成员——一辆厨余转运玩具车。畔畔同样喜欢上了这辆车,他经常摆弄这辆车,仿佛把自己当成了司机,从小为垃圾转运做贡献。
公园内一般设有其他和可回收两种垃圾桶,家人便教他从“可”和“回”认起。陈女士说:“畔畔最早认识的就是这两个字。”
来源:厦门晚报
温馨提示:
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