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在民*部的有力指导下,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美好安徽、打造皖域文化、传承徽派印象”的总体布局,坚持普遍调查、深度挖掘、注重宣传,传承利用优秀地名文化遗产,推进地名文化建设。
1提高思想认识,积极推动地名文化遗产工作展开
一是在学习中深化认识。根据《民*部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民*部关于发布〈地名文化遗产鉴定〉行业标准的公告》精神,认真学习研究,掌握精髓要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内在动力,指导推动工作。通过学习,我们感到,民*部指导开展地名文化建设意见是推动地名文化建设大发展、大传承、大繁荣的一份*策性、指导性、操作性很强的文件,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地名文化故事的有力抓手。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作推进。二是在贯彻中加强领导。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进合力。为此,我厅牵头成立了有省住建厅、省旅游委员会、省文物局、省地方志办公室省直5个部门参加的安徽省地名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负责全省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组织领导、活动开展和检查落实。组建了地名文化遗产认定专家评审组,负责地名文化遗产认定、行业鉴定评审工作。年,由民*厅牵头省直5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安徽省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认定项目、条件、标准、申报和评审等要求。各市、县(市、区)按照省里做法,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制定了工作措施,确保了这项活动统一组织领导,按计划推进,按标准落实。三是以年度考核为牵引。为促进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持续开展,保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我们将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纳入重点民*工作年度评估,对积极挖掘申报和传承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好的单位进行表扬,对开展地名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不积极、不主动的单位扣分,形成奖罚分明的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2把握地名普查契机,推动地名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
一是深入开展地名文化资源调查。结合地名普查,在全省开展摸底排查,打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各地通过实地调查、查阅史料、民间访谈等方式,详细收集地名的拼写、位置、历史沿革、来历含义等信息,基本查清了重要地名文化遗产的存量、分布、内涵和现状。省、市、县都编写地名故事,制作地名文化短视频,传播地名文化。年,国普办组织的“寻找最美地名故事”网络征集活动,我省积极响应,加强组织指导,共报送地名条,其中5条入选全国个最美地名故事,报送数量与入选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获得优秀组织奖。年,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光明网承办的“美丽中国·地名寻梦”全国地名文化短视频征集与展播活动,我省各级普查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组织参与此次征集展播与创新地名普查文化宣传、深化地名文化挖掘与保护、丰富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结合起来,按照活动征集要求积极制作报送,参与展播。截至目前,全省共上报96部地名文化宣传短视频,报送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年1月,通过公开招标形式(57.2万元),确定安徽省*山出版社为项目合作单位,出版《安徽省最美地名故事》和《安徽省千年古镇古村落》系列丛书,共4册万字。二是探索建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联合安徽大学历史系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依托文献典籍,采用历史学研究方法,考证安徽地名源流,核定地名形成的历史年代,并以历史朝代和千年、五百年作为时间划分标准,筛选出一批历史悠久、脉络清晰、内涵丰富的标准地名,形成了《安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名录包括《安徽千年古城》《安徽千年古县》《安徽千年古镇》等共5册,约50万字。从中挑选出寿县、全椒县、歙县、黟县等具有代表性的古县,申报世界千年古县。三是引导群众参与挖掘。为调动群众参与挖掘传承保护地名文化遗产积极性,提高地名文化遗产的知晓度、影响力,年7月,我厅挤出经费19万元,学习湖南省的做法,联合人民网安徽频道开展了“安徽地名随手拍”摄影大赛。采取“随手拍、大影像、老照片”等三种方式,拍摄省内的风土人情、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标志性建筑、陆地地形、江河湖泊等题材。大赛共设一、二、三等奖,每月评选一次,每次选出20张。每个参赛作品说明历史背景、地名文化故事、地域特色文化等。征集作品定期开展评比,各获奖作品通过人民网安徽频道首页及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