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晚报摄影学会理论年会羊 [复制链接]

1#

新媒体时代摄记新路

羊城晚报何奔

视觉评论家、中国新闻摄影盛典评委李楠,在《中国摄影报》的文章里谈到,摄影是脖子以上的活儿,而不是脚脖子以上的活儿。今时的摄影记者,仅仅到达现场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个几乎没有独家现场的年代。信息的采集、发布已经不是记者的优势和特权,分析、判断才是他们的强项。而照片不仅仅是现场,应该是观点。提升摄影记者的影像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专业性,这是我上一次参加年会时的发言主题,和李楠的观点不谋而合——专业性是摄影记者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好的出路。

然而,传统报业的严冬已久,纸媒的转型步伐越走越紧,集团、报社对采编人员的新要求提得越来越多。专业性仍是最好的出路,但还是不是唯一出路呢?今年报社社长专门和我们部门开会,面对集团经营的不景气,他说:“看着你们十几号人,精兵强将,个个能干,一方面很高兴,报社的人才储备很好,另一方面很忧虑,这样的形势走下去,报纸的广告收入还能养大家多久?”意思就是,如果你们每个人纯粹只能做采访,那么人员编制是过多了。这之后,今年7月,集团作了一次人员架构调整,通俗地说,重新定岗,通过对单位内从业履历公式化考核,将采编人员分开15个档位,固定薪酬与浮动绩效按照全新的“内部职称”来发放。这一过程中,新岗位的数量少于在职人员总数,处于末位梯队的同事因得不到岗位被移交人力资源部待岗,经培训后重新寻求集团空余岗位。此期间只发放基本工资。一部分人不想等待,选择辞职。光美编室一下子有七、八人离开。(这就是变相裁员,目前仍在继续推进)

人少了,是为减版铺垫的。9月25日,针对10月改版召开社委会扩大会议,集团总编辑提出:和互联网的海量信息相比,报纸没有任何优势。与其这样,不如把一般化新闻交给互联网,留下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于是羊城晚报将40%的新闻从报纸上扔掉,把同质化的一般性新闻让给互联网,集中精力和版面做有思想、有深度、专业性强、能体现传统媒体专业水平的新闻。忍痛放弃广泛、全面但没有特点的新闻以及低端受众人群,开始面对分众、小众。

报纸的重新定位,其实也是对员工的重新定位。做精原有从业内容,是保饭碗,拓展新技能、新业务,是抢饭碗。现在集团更青睐后者。我们正面临一个倒逼的时代,平台的改变促生工作内容的质变,所以要先从平台转型说起。

平台转型要求思维转变

、年,羊城晚报与其他广东传统纸媒一样,步履艰辛。新媒体高速发展使传媒格局发生深刻改变,包括报业在内的传统媒体,发展空间受到巨大挤压。(连电视台也开始冷到骨子里了,广东电视台民生时事栏目《今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