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晚报夜读文峰塔之忆 [复制链接]

1#
兰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朗诵:杨柳

我第一次陪朋友参观洛邑古城,来到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迎面还是原来的文峰塔,环境却不同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此熙熙攘攘。

在我的记忆中,这里非常幽静。

高高的文峰塔是我幼年时心中的谜。我自小就爱站在它的脚下,伸长了脖子仰望它,也爱从远处看它的雄姿,品旭光晨染、暮鸦归栖的诗意。

这座土褐色的方塔,曾是洛阳老城最高的建筑,也是留存至今的古物之一。塔南有护城河与古城墙相伴;塔西、西北有两条老巷,住的都是老户人家。我家就在附近,因爱去南关小石桥的舅舅家玩,我常穿城墙而路过此地。

我家在中和巷北头,走到巷南向东转,经东和巷,一直走到尽头就到了文峰塔下。东和巷是条直路,走着让人乏味。我爱走另外两条路,穿短街走小巷,边走边玩,一步一景,十分有趣。

从中和巷中段下坡走孟坑,是个短巷子。之所以叫“孟坑”,一是因为历史上姓孟的大户人家久居此地,二是因为这里地势很低,有大水坑常年积水。

一千年前,这里是大唐神都的新潭。当年,大运河的国外丝路商旅就住在此地的立德坊。史料记载,此处水面广阔,停泊帆船遮天蔽日。

孟坑东北角,有一条极窄的仅供人行的小巷,我爱双手划墙而过,走出去就到了四眼井街的南头。

我最常走的是经文明街、四眼井街这条路。

中和巷北口就是文明街,文明街小学就在这里。这里自元代起就是河南府的文庙,后来改为学校,我在这里读过四年小学。大门前曾有琉璃彩龙壁,滑下石阶,便看到院墙边立的石柱,上面刻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

前行十几米远,是纸箱厂的高大围墙。三国时期,这里曾是曹操训练*马的校场里的点将台。

隔墙路旁有座老院,便是妥灵宫。当年孙权杀关羽,送其首级给曹操,想嫁祸于曹操。曹操心知肚明,便在洛南为关羽修墓建庙,先在妥灵宫暂时存放关公首级供人瞻仰。此处后为文明街小学的东院,我在此读过小学一年级。

妥灵宫窗外便是四眼井街的北头。路旁就是我最感兴趣的四眼井。一棵古树下,很大的石板上有四个井眼,当年还可以打水。记得奶奶说过,此井水分甜、酸、苦、辣四种味道。

我曾爬到井边小心地探头看过,好像是四个井眼。现在推测,可能是汲水之人心性不同,觉得打出的水味各异,或是巷间传说而已。井边古树上系了很多红绳,是当地人家在为幼儿祈福,祈盼孩子健康成长。

四眼井街只有几户人家,往前走几步便与孟坑相接。继续向东行,穿过一条同样只有几户人家的短巷,便是一片菜地,远远地能看到文峰塔了。

文峰塔建于北宋,毁于明末,现存建筑为清初重建,是一座密檐式砖石塔,有九层高。听老人讲,塔内供奉的文昌星、奎星,是读书人的守护神,所以奶奶让我路过时多摸摸,好交上文运。

我在塔下,常抠塔缝里的铁板玩。有几个调皮的同学曾携手爬到塔里。我胆小,不敢爬高冒险,加上敬畏神灵,更不敢造次。

我最爱听塔上的铃响,叮叮当当的清脆之音,还爱从远处看塔尖的圆球,其上有缺口,老人说是朱乌啄的,也有人说是南方奇人盗宝时弄坏的。小时候的我,将信将疑,对此充满了好奇。

不知何时圆球突然没有了,我总觉得塔尖少了圆球,有点遗憾。慢慢地,塔上的铃铛也不见了,路过时,再也听不到风吹塔铃那悦耳的声音了。

塔的南面是金元时修的高大城墙,其下有砖券的涵洞,晴天可行人,雨天可排水。水流过城墙,汇入墙外的护城河。我隐约还记得小时候自己弯腰从涵洞里钻过去,溜下河,踩着石头,或蹚着河水,爬上对岸,就离舅舅家不远了。

涵洞长年淤积泥沙,洞越来越浅。可能大人们出行不便,就在城墙上扒了个口,渐渐地,城墙也被扒没了。护城河上后来架了小桥,走路方便了,却少了蹚水摸蟹的情趣……

摄影:大毛

晚报副刊精读

编辑:娜娜

审核:赵怡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以上作品版权归洛阳日报社享有,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洛阳日报社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使用。

洛阳日报社所属媒体使用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洛阳日报社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