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这种ldquo怪鱼rdquo [复制链接]

1#
北京著名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611/9052592.html

来源:宁波晚报(nbwanbao)记者:石承承

已获授权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年伊始,作为宁波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林海伦再次来到位于象山县涂茨镇的海边。他是来“约会”老朋友——义乌小鲵的。

选择此时“约会”,是因为义乌小鲵已经到了“生产期”。而义乌小鲵也没有让林海伦失望,“和去年相比,卵胶袋多了3对。”

义乌小鲵成体通常是行陆地生活的,只在繁殖季才来到水中交配繁殖。林海伦摄

和去年相比,多了3对卵胶袋

今年的“约会”依旧是在“老地方”——象山县涂茨镇海边。年1月6日,林海伦正是在这里的一处小水沟遇见义乌小鲵。当时也正好是义乌小鲵的产卵季。

这次“约会”,林海伦并未能见到义乌小鲵“本鲵”。

“芳踪”难觅,一方面是因为它们通常在晚上或阴雨天出来活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除了在水中交配产卵外,大部分时间都在陆地上生活。

不过,义乌小鲵还是给林海伦留了“惊喜”。“面积不到1平方米的小水塘有3对新产下的卵胶袋。卵的发育刚刚开始,但还没有看到成体的身影。”

每个义乌小鲵的雌体,一次可产下2个独立的卵胶袋,共有约枚卵。林海伦摄

林海伦对小水沟的上下游进行了搜索,结果并没有更多发现。他不死心,绕到背对大海的山坡一侧时,想看看山谷的溪流中是否也有义乌小鲵和它的宝宝。

溪流源头有一处面积约3平方米的小水体,水面上漂浮着绿色的浮萍。林海伦抱着一丝希望用登山杖拨开水面上的浮萍,浅水中赫然出现3对义乌小鲵的卵胶袋,细看卵胶袋,有些卵已经出现成形的幼体。

新发现的义乌小鲵产卵场所,拨开浮萍,浅水中清晰可见2个卵胶袋粘附在树枝上。林海伦摄

“很大可能是背风的山谷气温更高,卵产得早,发育也更快些。”林海伦说。

有趣的是,每对卵胶袋都是粘附在水下的同一根细树枝上,“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被太急的水流冲刷到下游的风险。”

“产量高”,可是种群数量却很稀少

6对卵胶袋的出现,林海伦大概能估算出此处义乌小鲵种群的规模在12条左右。

“通常每条雌性一次能产下1对卵胶袋,这也就意味着这片区域内至少有6条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

“在自然界中,同一种群中,雄性的数量要多于雌性,因此这片区域内至少有12条及以上的种群存在。”

在林海伦看来,这个种群数量“有点小”,“这种古老动物的繁殖率其实很高,每条雌性一次就能产下1对2个卵胶袋,总共约枚卵。”

这个面积不到1平米的小水塘,是义乌小鲵的理想繁殖场所,水质清澈,光照良好。林海伦摄

如此大的“产量”,为何种群规模却如此之小?

去年的“约会”后,林海伦曾对一条雌性义乌小鲵进行过饲养观察。它在产下卵胶袋后,由于没有雄性授精,这些卵最终都未能发育孵化。

“这表明义乌小鲵仍保留了体外授精这样一种比较原始的生产方式,不利于种群的壮大。”

从两次“约会”的观察来看,义乌小鲵对产卵场所的选择十分苛刻,不仅对水质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对水量也有选择,水量太大会将卵胶袋冲走,水量太少又可能会干涸。

即便这些卵能够正常孵化成幼体,它们在成长过程中还要面对食物匮乏、疾病侵袭、水体干涸、天敌捕猎等多种“考验”。在此过程中,最终能成长为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往往只有个位数。

年1月6日遇见的义乌小鲵雄性成体,体长约15厘米。林海伦摄

正因如此,尽管义乌小鲵早在恐龙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至今已有3亿多年,但它的数量十分稀少,而且种群数量还在逐年减少。

目前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以及年发布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据文献介绍,此前在宁波境内,有人曾在镇海柴桥(现北仑)发现过义乌小鲵。而再次被发现,就是年1月6日的象山县涂茨镇。“尽可能保护好它的栖息地,才能使这一古老的物种生生不息。”林海伦说。

支持保护好这些小鲵的戳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