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闻晨报前副总编,三亚日报前总编金乐敏谈 [复制链接]

1#

在飞往三亚的航班上,80%的航空公司都会为乘客提供一份当天的《三亚日报》。这份被称作是“飞行在空中的报纸”,在三年前的名字还是《三亚晨报》。今天采访到的睿问导师,正是将这份地域性发行报纸升格为全国性发行报纸的人,上海《新闻晨报》创办人之一、《三亚日报》前总编,金乐敏。

新闻业界最需要那种人才?传统媒体的创新之路在哪儿?面对职业压力该如何自我调整?在与金乐敏的采访对话中小睿为你找到了答案。

互联网时代,什么样的新闻记者和报道内容是顺应时代潮流的?

互联网时代的快捷,让人们都倾向于把互联网的文化称之为“快餐文化”。但金乐敏并不认可这个概念。他说:“现在的PC端和移动端一样提供给了我们很多耐咀嚼的优秀文章,同时延展有深度分析、历史回顾、国际评论等等。有很多长篇的深阅读文章,甚至比纸质刊载的还要精彩。所以不能以“快餐”,来对互联网简单定义。

他认为,现在是“全媒体时代”,是“快餐文化”和“慢读文化”并存的时代。在这样一种“快”与“慢”共存的背景下,我们的记者要像战斗力最强的海*陆战队一样,既要能短兵相接、又要能高科技武器攻击,需要全方位的素质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就传统媒体来说,往往是分工极其明确的:文字、编辑、摄影、校对各司其职,自身局限性较大,这样就无法适应现代潮流。顺应时代,就要与时俱进,就要全面,写得了文字、编得了文章、拍得好照片、玩得转互联网,十八般武艺尽可能都会,这样的记者才能全媒体化。否则,就容易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全才的记者才是顺应时代潮流的。

在需求导向的社会,顺应时代的内容都是顺应受众需求的。不论是适应读者快速预览的头条简报还是渴求脑补的深度报道,都是现代社会读者所需要的。金乐敏在带领记者团队时候,都会要求记者先是“短平快”、然后“广深透”,要能透过表象看本质,看到冰山下隐藏的更多的信息,挖的越深,内容就越值得看。

在受众点赞投票的今天,有些读者喜欢“快”,喜欢“杂”,所以喜欢快速浏览短小精悍的信息,但是,这个”碎片化“跟互联网本身并无关系。互联网是一个容器,是一个超级大的容器。就类似于口袋、麻袋、集装箱都是容器一样,因为互联网这个容器的容量无限大,所以里面的内容就显小、显碎了。面对浩瀚宇宙,地球月亮都是碎片。

根据这种现象,媒体也在细分,有些拼资讯量、有些拼深度。现在,小小手机上,有一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