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绘本1遍等于遍美国私立园的这个方 [复制链接]

1#

瓜妈说:

之前Cindy分享过土根班里的30个娃回家复述一个故事,结果只有3个娃复述比较完整。很多妈妈说家里也有同款娃,问ta幼儿园的事儿,总是一问三不知。

还有妈妈说,陪娃读绘本,读了十几遍了,娃对绘本熟悉得要命,但就是没法脱离绘本把故事复述出来。

难道真的是没看懂吗?还是都知道但不会表达,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呢?

小助手家刚上小学的娃,也有类似的问题,其实学龄前阅读了大量绘本,但没有做过复述的训练,现在做语文作业里的看图说话非常吃力,憋了半天才说出来一句,还非常生硬。小助手有点后悔自己没有做过相关的引导。

所以啊,这些问题还真不是娃没上心,只是缺乏对输入性信息(绘本、动画片等)的进一步处理(拆解、提炼、总结等),并且还缺乏一些语言表达逻辑,比如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词句怎么串联等。

一般讲故事会有个基本的信息框架,今天我来分享一个特别有趣又能轻松教会宝宝复述的方法——“五指复述法”。

学会复述,娃的精读和思维训练全搞定

“复述故事”可以培养宝宝理解力和表达力,当宝宝能把读过的故事有逻辑地复述出来,就说明ta的思维能力已经到达了一定的层次。

复述,其实是一种记忆方式,通过语言重复识记过的内容,来巩固记忆的过程。如果能将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再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那么将形成长期记忆,这就非常有助于挖掘宝宝对某个知识的理解深度。

这也是很多语文老师非常喜欢用“故事复述”来作精读训练的原因。一般来说,绘本阅读分为两大策略——输入性策略输出性策略。

输入性策略:

平时我们和宝宝一起亲子共读,对宝宝来说就是阅读的输入性策略。

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发宝宝的思考,既是在巩固新学到的词汇,也是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输出性策略:

故事复述,唱一首关于故事的童谣,上学后写的读后感都属于阅读后的输出性策略。输出是建立在输入的基础上,通过内化,再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输出,只有完成了这个输出的过程,才算是把绘本读透了。很多妈妈觉得阅读属于大语文模块,所以很少将思维训练纳入阅读中,事实上,学龄前的很多绘本都有带有常识和科普性质,而事物之间也暗含很多逻辑关系。比如咱们非常熟悉的宫西达也绘本《永远永远爱你》,故事围绕着小霸王龙良太展开,讲的是慈母龙妈妈永远爱着良太的故事。但要理解起来,需要一些基础逻辑。比如霸王龙是一种食肉恐龙,是很多食草恐龙的天敌,而慈母龙就是一种食草恐龙,所以一开始慈母龙妈妈差点就把良太丢了。还有,良太虽然是霸王龙,但是慈母龙妈妈养大的,所以从小只吃红果子。宝宝只有清楚这其中的角色关系,才能理解这个故事中慈母龙妈妈的善良和小霸王龙的深厚感情。五指复述法,帮宝宝找到表达逻辑想让宝宝把听到看到的故事整个复述出来,不仅仅需要口头表达能力,更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逻辑力。通常宝宝读完一本绘本后,往往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个情节片段,那怎么才能把这些片段有逻辑的表达出来呢?

许多美国私立幼儿园最常用的是五指复述法,利用五个手指来对应五个故事中的主要元素:

大拇指——Characters:故事主角是谁呀?

食指——Setting: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

中指——Problem:故事里主角遇到了什么问题?

无名指——Events:然后发生了什么事儿?

小拇指——Solution:最后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故事结局是什么呢?

单纯告诉宝宝这些元素,宝宝可能没概念,所以找到5个手指就很具象,更容易被宝宝接受,刚开始我比较推荐你问我答的方式训练孩子找主要信息的能力。

妈妈每问一个问题,可以拉拉宝宝对应的那个手指,这样宝宝就能把手指和手指代表的关键词对应着联系起来,下次妈妈伸出手,宝宝就能秒懂这五个元素了。

比如这本铃木绘本《气坏了,筷子瓦力》,讲的是一次性卫生筷瓦力千方百计想要被人们用起来的故事。

妈妈可以这样提问,问一个宝宝回答一个: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筷子瓦力。

故事发生在哪里?——一家拉面店

故事里瓦力遇到了什么问题?——它想被用起来,可是一直没人使用它

故事里瓦力做了什么?——瓦力走出了拉面店,去了寿司店,还去了西餐厅,还去了一户人家

故事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瓦力回到了拉面店,终于被一个正要吃面的大叔用上了

头几次宝宝可能无法一次就回答出来所有问题,没关系,妈妈可以带着宝宝再读一遍,直到把所有的问题都回答出来。

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宝宝把五根手指上的信息连一起,变成一段完整的故事。

有一双卫生筷叫瓦力,它一直待在一家拉面店里。但是一直都没有人用到它,这可怎么办呀?

瓦力等不及就冲出了拉面店,它先去了寿司店,那里的人用手抓着吃,不需要筷子;又去了西餐厅,那里的人用刀叉,也不需要筷子;还去了一个小朋友家里,那里也有筷子,不需要卫生筷。

最后瓦力回到了拉面店,正好有个大叔要吃拉面,就用上了瓦力,瓦力高兴极了。

为了加深宝宝对五指复述法的印象,妈妈可以跟宝宝一起手工做一些小手套和指套,标上五个元素,宝宝不认识字,可以用画画来代替。

当需要复述故事的时候,就把小手套/指套戴上,既是提示,也是加深记忆这种表达逻辑。

五指复述法的五个元素,其实对应的也是作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所以宝宝会用这个方法复述讲故事了,那么将来看图写话和写作文的时候,就不怕说不出了!

宝宝不愿复述,这些小套路你用得上

瓜瓜读绘本,我都给出最大的自由,读哪本读几遍都是他说了算,从一开始不会说话听我读,到会跟着我读的节奏咿咿呀呀跟着念,再到后来的“识字敏感期”,他会指读,我就顺便教教识字。

所以他读绘本的整个状态都非常放松,表达欲望也一直挺旺盛的,总是读完了迫不及待就要跟我分享。

看他这么热情,我就引导他来做故事复述,结果他一看要“考试”,明显感觉到了压力,很快就不跟我分享了。

对于低龄段宝宝来说,正经八百地叫孩子复述往往要求过高,宝宝有时候不想复述其实也很正常。

01

角色互换,宝宝读绘本

后来我也就不硬着来了,那些读过很多遍的绘本,我会偷懒让他读。

“妈妈今天好累哦,今天妈妈做宝宝,瓜瓜做妈妈,你来读吧。”

说是让他读,其实大部分还是靠他的记忆和理解在做复述了。

02

故意说错,宝宝来纠错

五指复述法虽然非常好用,但宝宝如果不肯回答妈妈的提问,那么我们也可以反其道行之,故意说错某个信息。

比如明明绘本里的主人公是小兔,妈妈故意说成小熊,较真的宝宝就会赶紧来纠错。

这时候妈妈再装着没看懂的样子,让宝宝来帮着回忆刚才读到的故事,其实也是一种简单的回顾和复述哦。

03

故事接龙,一起编故事

编故事是复述故事的进阶版,宝宝编故事看似天马行空,但却对知识储备、想象力、思维力、语言组织能力都有莫大的要求,所以一个会编故事的宝宝其实超厉害的。

我很喜欢跟瓜瓜玩故事接龙,一人说一句,连起来就是我们俩一起编了一个故事,同样会有人物、背景、问题和情节。

最近我们经常玩的是一套故事盒子桌游。游戏规则是每人抽三张拼图,然后轮流放一张,边放边把接下来的故事讲出来。

比如下面这个三片拼图连起来是个小熊出海寻宝的故事,中间的情节瓜瓜做了拓展,比如遇到了海怪和飓风。

这套故事盒子桌游完全没有限制,故事都是看似相关但又不相关的,非常适合宝宝来自己编故事。

我还跟瓜瓜一起玩了开放式结局这种新的故事模式,同一个故事,但我们设计了三种结局,瓜瓜编故事编得超爽。

瓜妈最后说:

我知道咱们号有很多妈妈每天都坚持打卡给宝宝读绘本,有的都已经完成本打卡了,棒棒哒!

而在这本绘本中,相信一定有那么一些是宝宝愿意反复读的,这些就特别适合拿来给宝宝做复述故事的练习了。

还没参加本绘本打卡的妈妈,可以后台回复“”下载打卡表格哈。

咱们号的头号粉丝可可,虽然刚满3岁,但已经能自己讲绘本了,最近还代表幼儿园去参加了亲子讲绘本比赛哦,这是可可和妈妈在家练习,小奶音真的萌化了!

今天分享的五指复述法简单易操作,今晚读完绘本,妈妈赶紧跟宝宝一起试试哦~

相关阅读:

2岁宝宝读完本书,阅读上的“马太效应”,为什么在娃身上特别明显?

不知道这个阅读法,家里的绘本50%都白买了!

给宝宝读英文绘本,到底要不要中文翻译?

世界读书日|各阶段怎么给娃读绘本,来看美国儿科学会的意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