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3797.html全文绿色安全,可放心阅读。
“老杨,老杨!”
一天,浙江湖州德清县子思桥村的村民,突然捂着手冲出家门。
原来是他刚刚被自己捕到的一条蛇咬了。
本来他捕到蛇是想剁下蛇头的。
没想到,剁下的蛇头忽然一跃而起,咬了个猝不及防。
但村医院,而是直接奔向“老杨”的家。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蛇王与第一蛇村的不解之缘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个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八百多人的子思桥村,竟然饲养了三百多万条蛇。
因此子思桥村又被人们称为“中国第一蛇村”。
而蛇村的由来,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蛇王杨洪昌。
老杨已经七十多岁了,当初第一个在村里实现人工养蛇的人就是他。
如今养蛇的数量已是全村第一,对蛇的了解也比村里一般人多。
甚至村里有人被蛇咬了,他们也会第一时间来找杨洪昌。
其实蛇王年轻时也怕蛇,直到经历过一场病痛,让他对蛇由恐惧转变为喜爱,从此在养蛇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子思桥村是嘉兴地区出了名的贫困村。
有人曾这样形容,当地的村民连打酱油的钱都要靠卖鸡蛋来换取。
屋漏偏逢连夜雨,年21岁的杨洪昌得了一场大病。
这是一种风湿类疾病,患病的人时常伴随腰部疼痛。
失去了劳动能力的杨洪昌,只能靠父母捕鱼维持生计,而妻子又体弱多病,两个孩子加起来才三岁。
为了治病,杨洪昌四处求医,几乎花光了家里的钱。
没人相信他的病能治好,曾有人预言,杨洪昌未来只能靠要饭活着。
就在杨洪昌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一位上海的老中医告诉他,“你们老家莫干山上有很多蛇,要不你弄点蛇泡酒喝喝看吧”。
近乎绝望的他,顾不上对蛇的恐惧,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回家后就上山抓了蛇浸酒喝。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上海老中医的一句话,不仅改变了杨洪昌的命运,也改变了子思桥村的命运。
二三年后,杨洪昌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腰没那么疼了。
也因此启发了他的商机,“既然蛇有药用价值,为什么不能捕蛇来卖呢?”
此后杨洪昌便开始了他的卖蛇生涯。
村民们见他靠卖蛇赚到了钱,纷纷效仿,没有多久山上的蛇越抓越少。
如果大家都只抓蛇,山上的蛇早晚有一天会被抓光。
于是,杨洪昌心里萌生了人工饲养蛇的想法。
赤练蛇是当地最普遍的一种蛇,杨洪昌打算第一年饲养蛇就选它作为种蛇。
他买来了多个蛇蛋进行孵化,但由于经验不足,只有四分之一的蛇孵化了出来,亏损了一万多元。
在八十年代,一万多元不是一笔小数目。
当时毕竟孩子还小,再加上他自己还有病,哪能经得起这样折腾。
一开始就持怀疑态度的家人,也转而反对他,村里的人也劝他,蛇是野生的,家里是养不好蛇的。
但杨洪昌铁定了心要养蛇,这一次,他吸取了教训,请专家上门指导。
对比多种材料后,他发现用泡沫箱模拟蛇的洞穴是最适合的。
于是,他一口气买来了四万只蛇蛋。
经过悉心的培育,孵化出只小蛇,人工饲养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
孵出的小蛇,很快以每条3.8元的价格卖出,一下子就赚到了十几万元,而他也成了村里最富有的人。
看到老杨赚了大钱,村民开始改变对养蛇的看法。
在杨洪昌的带领下,他们又相继养起了蛇,第一蛇村的叫法也是在那时出现的。
直到现在,除了一两家,几乎全村的人都在养蛇,一年饲养蛇的数量竟超过了三百多万条。
看着子思桥村养蛇致富,临近的村子也想跟着发蛇财。
可没想到,同样的蛇,同样的养殖方法,在那些村子里,蛇非病即死,成活率不到三成。
而拿到子思桥村来养,成活率超过九成以上。
经浙江师范大学的吕惠进教授观察发现:子思桥村的背后是莫干山,它整体呈东北西南走向,而在子思桥村所处的位置,山体走向却发生了变化,在东北和东南方向形成两条分支,并构成一个奇特的喇叭形的出口。
一般而言,这样的位置很容易形成山洪泥石流。
但因为莫干山海拔只有余米,山势平缓,坡度不大,所以就避免了灾害的发生。
蛇村恰巧位于喇叭形开口的中央,正好成为汇集雨水的自然通道。
再加上高温、高湿的山地气候,则为蛇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2、被蛇伤害,却依旧爱蛇的蛇村人
村民们饲养的蛇,除了无*蛇,还有有*蛇,其中包括像腹蛇、眼镜蛇这样的剧*蛇。
至今让杨洪昌想起来都心有余悸的一次经历,是在他为一条五步蛇取蛇*时。
蛇头虽然被握固,但*牙却会度旋转,一不小心,他的手指头上就留下了牙印。
五步蛇属于剧*蛇,处理不好即刻会有生命危险。
杨洪昌马上用刀在手上划出两条口子放血,用水急速冲洗伤口,医院打血清。
养蛇之初,杨洪昌几乎每天都会被蛇咬,他的手上至今还遗留着曾经被蛇咬过的孔眼。
老杨回忆当年养蛇的情形:“初期并没有建造专门的蛇池,就在自家的客厅和院子养蛇,因为客厅、院子和卧室都是相通的,且没有门分割,夏天的晚上是蛇最活跃的时候,早上一睁开眼,会发现枕头边上,鞋子里都是蛇,这样的情形见多了也就不怕了”。
据杨洪昌说,村子里被蛇咬伤致死的人并不少见。
有位村民养蛇多年,他养的蛇以腹蛇居多。
腹蛇的*,是一种血液*,以往被咬到时,村民总是用草药敷伤口。
可是那一次,腹蛇咬到了他的虎口处,虽然涂抹了草药,但还是无济于事,最后中*身亡。
即使这样,村民也从不怨蛇,也没有停止过养蛇。
村里小到五六岁的孩童,大到六七十岁的老人,对蛇都有一种喜爱之情。
在蛇村随便走走,不难看到孩子们拿在手里的玩具,不是电动玩具、不是水枪,而是长一二米的蛇。
只见这些孩子手里拿着蛇,有的将蛇放在脖颈上,脸上却没有畏惧的神情。
而年长的老奶奶也会大方地邀请人们参观她养的蛇。
院子里三四池的蛇,只是她养的一部分,当被问及她是用什么爪蛇时,她俩手一摊,“用手啊”。
说着,双手伸向蛇池,捞起七八十条蛇。
天气最热的时候,村民一边看电视一边抱着蛇,享受着蛇带来的清凉感。
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有几百斤的蛇,如果只有一两条蛇,会被认为是件没有面子的事。
一位嫁进村里的外来媳妇告诉记者,“他们觉得被蛇咬是你不小心,一般你有技术有技巧的话,蛇是咬不到你的。”
3、蛇村里比养蛇更危险的是取*师
如果说养蛇有风险,那村里取*师的危险概率就是百分之百。
蛇*又被称作是“软*金”,要从*蛇口中取出*液绝非易事。
年届七十的取*师钱武松,早年听说取*师很赚钱,便自行摸索取蛇*,期间也不幸中招过,如今他的技术已经相当娴熟。
腹蛇是当地村民普遍饲养的*蛇之一,一般相隔十几二十天就会取一次*,这些蛇通常养在野外的蛇池里。
钱武松说:“吃完早饭4点半就出门开始抓蛇,一般一个蛇池要抓一个小时,两个池要抓两个小时。五百斤的蛇,取*要取到4点半”。
每当抓蛇时,钱武松会换上雨靴,独自进入蛇池。
他先用畚箕将蛇抓入袋子,再用长镊子将游离在地上草丛中的蛇夹起。
接下来,是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一步了。
他徒手抓住蛇头,迅速将蛇的*牙靠近量杯,食指拇指在蛇头两侧的*腺处挤压。
即使取*几十年,钱武松也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他告诉记者:“取*师最忌讳的就是喝酒,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命丧*泉”。
很快,量杯里的蛇*就要接满了,老钱立刻把蛇*倒入另一个塑胶瓶中,放进冷冻室。
“室温下蛇*很容易变质”。他说。
每克的蛇*在二三十元不等,冻干粉则在每克一百多元,医药厂家会派专人上门求购。
蛇*是很名贵的药材,可以制成抗蛇*的血清,又可以做临床用的容栓剂。
现在,全国的取*师加起来也不过百人。
钱武松一天能从上千条*蛇口中提取*液,日收入也在上千元。
据他说,子思桥村的村民光靠卖蛇*,就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4、村里最年轻的养蛇女
杨晓霞大概是蛇村最年轻的养蛇人,自打她八岁,就跟着爸爸在蛇棚里捡蛇蛋。
从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她对蛇有了更深的了解。
也许是从小就接触蛇的缘故,杨晓霞对蛇没有任何畏惧感。
年,杨晓霞和丈夫开始从事养蛇行业。
蛇棚光线昏暗,窗户蒙着厚厚的黑布。
取出的蛇蛋要放在隔壁的房子里孵化。
在那里整齐地堆放着十多个泡沫箱子,箱子里铺着细沙。
杨晓霞把蛇蛋齐齐地放在细沙上,然后继续覆盖好细沙。
8周左右的时间,小蛇就孵化好了。
她介绍道:“在每年的5月到7月是蛇产卵的季节,每隔两小时,她和丈夫就要要轮流值班,取出蛇蛋,防止被蛇吞吃”。
半夜到早上是产卵高峰期,若不及时捡拾,一是怕蛇蛋被吃;二是怕长时间暴露脱水影响孵化。
连续半个月,她和丈夫都没睡过一个整夜觉。
杨晓霞告诉记者:“产卵高峰期一天收获的蛇蛋就有多只”。
5、蛇村的未来
老杨虽是第一批养蛇人,但他没有只盯着传统的养蛇方式。
他敏锐的眼光看到了科技的优势。
为了提高蛇类开发的附加值,杨洪昌专门成立了公司。
并向浙江医科院保健食品研究所、浙江大学的专家教授请教。
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开发出了多个产品。
考虑到稀有蛇类的繁殖和高附加值,他的公司又同浙江大学合作,围绕珍稀蛇类人工繁育与生物制品开发进行研究。
截止至年,“中国第一蛇村”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蛇类养殖科研中心。
杨洪昌的女儿杨芳说:“我们一家人愿意在这个蛇的事业上,继续把产业升华。”
如今已七十多岁的杨洪昌很看好蛇村发展:
“蛇村发展很有前景,女儿女婿包括我的孙子都想搞这个,继承我们这个产业,把这个产业变成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不断向前。”
80后的养蛇人杨晓霞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老一辈,像我爸爸他们,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主要是比较粗旷型的养蛇,但是现在时代在进步,所有东西都要求有标准化,有传承性。我们慢慢的把从全部野生的转变为半野生状态,到后面我们希望是全部可以我们自己繁育出产,不再利用野外的蛇去做我们这个行业,让我们这个行业能够可持续更替。”
蛇村的人对蛇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他们眼里,正是这些*蛇,让村民的日子渐渐富裕起来。
蛇*、蛇胆、蛇肝出口到韩国,蛇皮、蛇*、蛇油、蛇鞭均可入药,被当地作为中药材销售到广东、广西、江西、安徽等地。
银环蛇的蛇*每克高达到元,比*金贵了十多倍。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蛇,杨洪昌在村里建起了蛇文化博物馆。
随着蛇村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与蛇近距离接触。
据悉,养蛇户年收入在十几万不成问题,杨洪昌就经营着的三家企业,年收入达到千万元。
年轻的养蛇人还在村里成立了研究室,专门进行人工养殖的实验,目前已经熟练掌握了大王蛇、眼镜蛇、滑鼠蛇等大部分蛇类,从孵化到培育的全套养殖技术。
未来还将取*、蛇皮蛇肉的分离实现机械化操作,创造更加安全生产环境。
人与自然要怎样相处,子思桥村的村民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自然界里存在的各种生命,无论它具有怎样的外在形态还是危险的天性,这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如果不人为的破坏它们的生存空间,人类与它们就能同生共存。
参考资料:
《中国人的一天》探访中国第一蛇村:40年与蛇共舞村民靠“卖*”发家致富
青海卫视《丁点真相》走近中国第一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