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张由慧
“杨社工,我来啦!”“杨社工,我还带一个人来。”这是来罗湖区桂园街道老围社区的义工与杨社工每天见面的招呼语。然后,杨社工就迅速拿出准备好的义工服、防疫物资,协助义工穿戴整齐,并轻声叮嘱,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
“杨社工,你知道吗,我哪里都不去,每天就等着你发布招募信息,你一招募我就报名。”义工温宝珍姐姐说。她是积极分子,周围的社区都抢着要她去,但几年下来,温姐与杨社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最愿意到老围社区做义工。她说老围社区的氛围好,做起来很开心,“再苦再累也乐意”温姐说。
杨社工与社区义工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很多义工表示只要杨社工的一个通知,可以立刻赶来参加义工服务。
一、奔走在不同的核酸检测点
为了方便辖区居民、辖区企业员工核酸检测,老围社区先后设置了多个核酸检测点。杨社工每天不停地在老围花园检测点、名仕阁检测点、禧程酒店检测点、大剧院检测点轮流运送后补的物资,带领着不同时间段的义工去到不同的核酸点,安排好义工的工作内容和交接。对一些新手义工,她都会手把手地教,如何查验绿码和粤酸码、如何维持秩序等。有些义工怕羞,面对人群不知所措,她会细心地留下来,慢慢地引导新手义工放开羞涩,大胆提示市民接受查验,直到新手义工放松下来。有时,身穿红马甲的她,也会被前来检测的人员抓住,协助出示粤酸码或者实名验证,杨社工也总是不厌其烦,耐心又细致。
二、防疫与宣传两手抓
运送抗疫物资和安排好义工后,她就开始了自己的重点工作:拿起随身携带的相机,进行拍摄。用镜头全方面记录各个核酸检测点的点点滴滴,捕捉每一位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工作时的精彩瞬间,将他们奋战在疫情防控中的英姿凝固下来。她凭借对新闻的敏感,在一轮一轮的核酸检测现场,挖掘的很多闪光的素材,为了节省时间,吃饭走路都在打腹稿,回到办公室一坐下,便迅速在电脑上敲出来,及时发给各路媒体。
在1月7日至20日,14天里,杨社工写了16篇通讯,及时地将社区疫情防控的举措以及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感人故事传播出去,被不少居民誉为“战地记者”,同时她所撰写的通讯也被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晶报等各大媒体报道。
三、带动孤寡老人以不同方式抗疫
老围社区有一位孤寡老人蔡阿姨,今年65岁,经常深居简出,从来没有参加过社区活动,也不喜欢与人过多接触。年12月,桂园街道出台对孤寡老人一对一帮扶政策,要求每天与孤寡老人进行探访或者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