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山之石新闻晨报转型观察让客户重 [复制链接]

1#

作者:任琦

来源:浙报传媒研究院

上海,二千四百多万常住人口的超级大都市。今天,除了历史悠久的《新民晚报》,只有一家都市报硕果仅存。

年6月,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狂飙进程,《新闻晨报》改版出街。最高峰时日均版面74个,发行70多万份,年营收10个亿,一时风头无二。

如今已转战互联网,但仍保留纸质版出版发行的《新闻晨报》发行量不过10万份左右,日均版面12-16个版,经营面临持续下滑的严峻挑战。

“现在零售基本都没有了。除了一些进单位的,留下来的报纸订户也都50岁朝上了。报纸,这个载体可能真的不适应现在的时代了“。作为骨干参与了晨报的创刊,如今执掌新闻报社大旗的*琼社长,坦然面对数字时代的阅读变化。报纸因纸张印刷、投递成本、还有出版周期带来的新闻滞后等等弊端。在这个连街头行人的步行速度都比其他城市更快的大都市里,报纸的”慢“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个”致命伤“。

从高光时刻到现在经营困难,过山车般的经历,也不过短短二十年的时间。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从手机上获取信息,上班路上夹一份晨报的景象不复存在。再到后来“很多原来的客户都像朋友一样还来往着,每年甚至还能一起吃个饭什么的,但他们明白地告诉你,我们没有投放报纸广告的预算了。“

客户与用户的双重丢失!

晨报转型的号角吹响在五年前。年,晨报召开“血性出发,绝不回头“的全报社转型动员大会。根据差异化、本地化的特色定位,晨报制定的转型方案中是设想开设一个社区APP,定位于新闻和社区服务。

年6月1日,名为周到上海的APP正式上线,因为定位于服务,周到之名就暗含了服务周到之意。但彼时的重心仍在报纸上,这个APP还有点锦上添花,扩大新媒体矩阵之意。

年,晨报学习了集团的旗舰报纸《解放日报》的做法,全员转型,走向移动互联网化,变成了一支队伍两个平台。新闻晨报·周到上海双品牌策略一直沿用至今。

1新闻VS服务都市报转型,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客户端怎么做?是报纸内容搬上APP吗?继续做新闻类的客户端吗?晨报管理层对此是有所思考的。就目力所及,依靠新闻立身的APP找到现成赢利模式的很少。而上海所有平面主流媒体同处一个集团,在集团内部生态中,新闻晨报的卡位如何突显特色?上海的新闻,解放、文汇、新民,澎湃,随便打开一家,都有了。晨报在这方面并不占优势。相反,都市报天然地打上了民生服务,市井烟火的标签。因此,周到上海最终还是选择了“市民生活指南“这样相对来说传统都市类报纸的定位。”更上海、更民生,更观点“——强调本土化,增加与生活在上海的读者之间的黏度,强调民生服务的实用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