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有多大?
新中国成立时,西宁城区仅为3平方公里。
现在西宁建成区面积为平方公里。
西宁长大了40倍。
难怪有人说:过去的西宁,只需迈开双腿走一圈;后来的西宁,只能骑着车子遛一遍;今天的西宁,你要开着汽车跑半天。
迅速长大的西宁,地名也有了变化,西宁到底有多少地名呢?这些地名又是如何命名的?地名背后又蕴含着哪些西宁故事?
西宁长大了地名变多了
年出版的《西宁市志·地名志》中,西宁市路、街、巷的地名仅有余个。
20多年过去了
现在西宁有多少地名呢?
年10月,西宁市全面完成地名普查第二、三轮整改工作,建立市县两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库,录入各类地名属性信息数据1.万条。建成西宁市地名地址数据库,录入各类地名和门牌数据86万条。
“西宁平均每年新增地名20个,逐年增长的地名背后折射出了西宁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品位明显提高。”西宁市民*局区划地名和社会事务处负责人说。
西宁地名有哪些特点?
您知道“法院街”“观门街”“西平大街”“博雅路”“文汇路”“沈那街”这些路在哪里吗?您知道这些路是如何命名的吗?已有多年悠久历史的西宁,地名命名上有哪些特点?
我省地方史研究专家靳育德说,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宁的一些旧街巷响应时代改了名:隍庙街改为了解放路,府门街改为了文化街,县门街改为了人民街,官井尔街改为了民主街,兵部街改为解放巷,驿街子改为了生产巷……
一些新开辟或打通的道路、街巷命名时也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如新华街、中华巷、胜利路、七一路、八一路、五四大街等。
那么,
现在新区的街道、路桥等
地名如何命名呢?
“地名的命名需遵循‘反映当地人文或自然地理特征’‘使用规范的汉字或少数民族文字’‘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等原则,要规避‘大、洋、重、怪’等各类问题。”该负责人表示。
海湖新区有许多“文”字打头的街道名,这些名称又是如何命名的?
海湖新区管委会建设处负责人表示,这些街道名在取名时,选用了市民较为习惯的“姊妹式”,如文汇路:取汇文艺精粹之意;文苑路:取聚科学技术荟萃之意;文逸路:因毗邻龙泉谷景区取休闲安逸之意;文成路:海湖新区为西宁市新的文化中心,取新区文化建设初见成效之意。
(法院街)
位于南川片区的西平大街,原拟名为循化大街,后征求专家和市民意见,改为了西平大街,寓意以西平大街名称起到承载和挖掘西宁历史文化的作用。
一条路、一座桥从规划建设之初就要有相应的命名计划,后期邀请专家和市民代表进行评审,最终的命名要经市*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才能发布地名命名公告,公告内容有具体的名称、地点、长度及取名寓意,严格按照有关规定。
背后有哪些西宁故事?
一个地名
一个故事
一段记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宁一些新建的路桥命名时选取了省内一些州县的名称,如海西路、果洛路、门源路、祁连路等。
“通过这些路桥名,不仅体现了青海的地方特色,在潜移默化中,还普及了青海本土地理知识,而且也突出了省会城市的统领地位和包容性。”靳育德说。
地名的变化承载着一座城市发展的记忆。“西宁古老的街巷名,显现了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也让后来人懂得,现代化的西宁就是在过去的基础上,经一代代人们不懈的努力,才逐步走到今天的。”靳育德说。
随着西宁城市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地名已不复存在。如何保护历史地名,怎样为新地名命名,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