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封面羊城晚报南国书香节,广东省中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

一号难求的杏林高手们走进书香节,笔底生花与读者谈健康,名医如何华丽转身?且看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兵分几路,贴身追访四大名医

医院4位名医携《名中医谈健康》亮相书香节,大受欢迎羊城晚报记者郑迅摄


  本版统筹/羊城晚报记者刘云


  一分钟前,他们还穿着白大褂,是会诊室里百千患者想见却见不着的名医;一分钟后,他们脱下白大褂,坐在南国书香节读书会的现场,成为万人瞩目、令人开卷受益的作家——8月18日,在羊城晚报出版社主办的“健康有道”丛书读作交流会上,医院四位名中医让人们领略了什么叫“真正的名医风采”:明白病人的痛苦,总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每位患者,甚至以朋友的角色和患者平等交流,免除他们的疑虑和过分忧虑的心情——这便是读书会上,读者对四位名中医的印象。


  这一分钟转身的背后,都有着怎样的故事?


  从8月15日起至昨天,本报记者兵分四路,“微服私访”走近医院,默默观察名医们的工作和病患交流;同时,“见缝插针”访问四位广州名中医,倾听他们身为专家和作家的内心独白。(刘云)

*燕:三分钟讲明病症

*燕: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特长是神经内科疾病,主攻脑血管疾病。主攻神经内科疾病,实现实践、教学、科研一体化。


  文/羊城晚报记者刘云实习生刘虹


  8月15日,当记者悄悄来到医院二沙分院时,*燕医生的诊室外,已经排起了长龙,还有几个行李箱“代为排队”——有部分患者听说*医生在中医方面的造诣,特地从外地慕名赶来。


  得知记者是来“微服私访”采访*教授的,一位47岁患中风失语症的男患者比划着说:“之前没打听到*医生的时候,中医治疗久久没有任何起色,在*医生这边就诊大概三周左右,病情就有了明显好转……我都不需要跟她讲太多,她就能很准确地抓住患者的病症。”


  透过*医生会诊室的门,两小时当中出现的画面令记者十分惊讶:会诊过程中,她能够在三分钟内,言简意赅地把患者的病症讲明白。更神奇的是,只要是之前在她这就诊过的病人,她基本上都能记住每位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的一些症状。面对一位体热易出汗的患者,不用看病历,*燕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会很热吧。”面对一位记忆力减退的患者,她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还头晕不?”


  在读书会现场,一位患者向记者表达说:“*医生总是以一种朋友的身份与我们交流,在私底下我们发短信向咨询,她都会及时回复,如果三言两语说不清的问题,她还会打电话给我们讲解,让我们就像吃了定心丸。”


  羊城晚报:为什么您在给病人复诊时,基本上不用再看病历,是因为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


  *燕:我记忆力一般,主要是用心。每个病人病况不一样,需求也是不一样的。病人这些要求看过一次基本上是能记住的,并不是我记忆力特别好。


  羊城晚报:在诊疗过程中,您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病人去沟通和交流的?


  *燕:他们来求医时都很痛苦。我们不单是医病,而且要医人,中医会把他看作身心一体的整体的人来对待。除了治身病,中医强调要治心病,尤其要“调情志”。


  比如说一些中年人突然中风了,他的领导职位可能就不保了,会出现烦躁、易怒、情绪很低落等负面情绪。我们需要同时疏导他这种不良情绪,发病情况和治疗情况、调情志方式和养生方法,把这一系列告诉病人,让病人心中有数,配合医生治疗。这样对病人康复有好处。


  羊城晚报:您给患者电话号码,是让他们打电话咨询吗?


  *燕:不是这个意思,一般我希望他们不要给我电话,因为有时候接电话不方便,比如在坐诊、在开会等。但他们可以发短信咨询,我都会把我知道的及时回复给他们,我一直以一种朋友的方式去对待我的病人。如果有些事情需要打电话沟通的我也会找时间给他们打电话的。

李艳:根除病因才到位

李艳: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擅长疾病:失眠、抑郁症。


  文/羊城晚报记者褚韵


  “李医生今天怎么没来?”8月18日的新书推介会上,不少慕名前来的读者纷纷表示遗憾。原来《睡眠自我管理一本通》的主编李艳因无法改签机票而未能出席活动。


  好在主办方邀请到了李艳的同事、同在医院心理睡眠专科工作的曾亮医生来到现场,与观众进行互动。


  “多亏了省中医心理睡眠科的医生,我是失眠‘老病号’了。现在不用吃西药,人的精神状态也好了许多。”在活动现场,记者遇见了患者老吴。失眠两年多来,虽然服用西药能够帮助缓解症状,但一停药就又彻夜难眠的状况让他烦心不已。在网上搜索相关知识时,他无意间发现了患者对省中医心理睡眠专科的推荐文章,医院就诊,没想到两个多月时间,通过针灸、推拿及中医药方的综合诊疗,老吴已经停止了使用西药,精神状况也好了不少。“我看到睡得好了,想停药了,不过医生还是建议我继续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


  为了完成任务,记者想尽办法,打通了无法赶回广州的李艳教授手机,在电话中对她进行了采访。


  羊城晚报:请问像老吴这样的患者多吗?


  李艳:不在少数。虽然在*帝内经中就有对“神志病”的论述,但结合现代治疗方法,形成中医心理睡眠学科还是近几十年来的事,我们的科室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最早的几个专业科室之一。


  羊城晚报:您在日常诊疗中,有遭遇其他学科极少发生的情况吗?


  李艳:睡眠情况其实是“因人而异”的。甚至是家属都可能无法理解失眠者的痛苦,认为睡眠问题仅仅是一种“情绪病”,又或者过分紧张,觉得这是“精神病”,讳疾忌医,不敢寻医问药。


  目前,绝大多数普通市民对睡眠问题虽然
  即便排除掉其他精神疾病的影响因素,有的病人及家属也会因为“病耻感”而很难接受病情的实际情况,这些在每一次的出诊中,我们都需要详细进行沟通,也要尊重他们的意愿。


  羊城晚报:听您同事说,虽然您帮助治愈了许多患者,解决了他们的睡眠问题,但由于工作关系,您自己往往却很难保证睡眠?


  李艳:为保证诊疗时间及效果,每个患者尤其是初诊患者,往往一个人的诊疗就要近半个小时。别看不用每个人问诊,但团体治疗中的互动和倾听、行为疗法等工作,一点也不比日常出诊轻松,平均每个患者要做一到两个疗程,每疗程十次,现在预约都排到两个月后了。

除了每日的出诊外,我还要参加夜班值班工作,一夜过后,第二天还要继续问诊,只能够在中午短暂地“眯一会儿”。虽然如此,我觉得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患者找到问题的根源,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失眠问题,而且要针对他(她)整体的身体状况,做一个长期、持续有效的治疗,即便因此我们在工作上可能遇到更多的压力或困难,但真正尽力帮助到病患,我觉得是为医之道。

吴焕林:至少让病人走时不带情绪

吴焕林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邓铁涛、薄智云学术经验继承人。


  文/羊城晚报记者李雯洁


  在医院本部及二沙岛、芳村等分院,提起心脏中心的吴焕林,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医术好、医德好,找他看病的人很多。8月15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医院二沙岛分院心脏科撞见了正要去查房的吴焕林。


  吴焕林刚走进一间病房,一位老先生便从病床上坐起,开口便是:“我认得你啊。”吴医生面对这位刚入院的老先生有些记不起来:“很抱歉,这些年我看过的病人实在太多了。”“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的老汤啊!”


  原来,汤老先生十年前在该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十年来,一直在医院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吴焕林作为当年治疗汤老先生团队里的一员,他的医德医术给汤老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先生,你脑袋很清醒,说话很有条理,很厉害,下一步我们通过各项检查再来确定要不要再做搭桥手术,我们一起来努力……”吴焕林的声音很轻,却让周边人体会到了信任与温暖。


  接着,吴焕林花了近一小时时间与汤老沟通今后的治疗策略,从身体、精神状况,聊到爬楼梯能爬几楼等小细节……


  “一般来说,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问题的人和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普通人要高。意识到这点,我们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为地控制肥胖、吸烟等危险诱因。”在8月18日的名中医读者见面会上,吴焕林教授向慕名而来的“医粉”讲解冠心病的早期预防方法。“我想让所有患者都看上病,可是我精力有限啊。”吴焕林说,“我看病有个底线,在病人走之前帮他把这次的问题搞清楚,这就要花时间,不然病人会带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羊城晚报:听和您共事多年的同事说,您是少见的甚至从未与病人发生小冲突的医生?


  吴焕林:从医过程中,遇到过难缠的病人,我会安抚他们:“你发脾气,对你病情不好。”平静下来,就容易弄清楚他发脾气的原因。有些病人心急是来自于患病的焦虑,可能已经出现危重症的病象,排队排太久,很可能出现猝死等突发状况,这时他焦虑就很好理解,当然马上需要安排人员给他先检查一下生命体征,再做些调整,给某些病人提前就诊,也是很必要的。


  羊城晚报:您怎么看待病人向医生送红包送礼的问题?


  吴焕林:一医院时,这里就已经形成了不收红包不收礼的风气了。我们能理解病人给医生塞红包的心思,想得到更好的
  文/羊城晚报记者赵晨实习生刘虹


  19日下午2时20分,距离刘旭生出诊还有十分钟,诊室门口已站满翘首企盼的患者,那场倾盆大雨丝毫没能阻挡患者们求医的心。


  诊室内,一名面容清秀的年轻男性已穿好白大褂,并从各处拖来四五把椅子。面对记者疑惑的目光,他笑笑说,一会儿你就明白了。


  事实上,刘旭生的每次出诊都有至少5名实习生或护士严以待阵,并且要动用两间诊室。“最夸张的一次加到多号,我只记得一整天都在填表。”刚跟着刘旭生实习3个月的博士生夏金金说。


  14时27分,刘旭生提前出现在诊室门口。在此之前,两名护士、两名实习生已分别接待一位患者近5分钟。原来,为了提高效率,刘旭生不得不采取“车轮战”的方式出诊。患者到诊室后先向实习生或护士讲述病情,刘旭生则不断在两个诊室间转换。当他坐下向患者发出关切问候时,助手已在电脑调出患者病历、开好常规药,刘旭生则在一番诊断后口述开药单,而当助手在电脑上开单时,刘旭生已迅速奔向下一个患者。


  一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刘旭生忙得顾不上喝一口水。但他面对患者没有一丝不耐烦,即使被口罩挡住了大半张脸,从他的眼角仍能看到盈盈笑意。而他的助手们也都各司其职,耐心倾听每一个患者诉说病情。


  刘旭生的助手们多来自他的“团队”。团队成员之一夏金金介绍,团队的作医院后对其进一步监督。“我们队通过飞信或QQ不定期向被纳入‘慢病管理团队’的患者发送健康小贴士,有健康讲座时也会通知他们。我们还给他们布置‘家庭作业’,让他们写‘饮食日记’。”下一步,相关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患者,他们一致表示刘医生医术高明,对病人非常用心,为人和善。得知刘旭生出书,不少人高高举起了手:“我要买!我要买!”事实上,18日举行签售会时,刘旭生的书已“人气爆棚”,甚至有患者专程请假前来买书。


  羊城晚报:您出书的初衷是什么?


  刘旭生: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食疗以及药疗。对还没有得肾病的人群,我们引导进行预防,而对于患者,则希望本书能从各方面辅助指导他们稳定病情,防止出现并发症。


  羊城晚报:您的治疗理念是什么?


  刘旭生:肾病不是一个人的病,一人得病,应该全家总动员。我们的团队也一直秉持这个理念,肾病患者医院就诊、买药,而是要从生活上甚至心理上全面调整,不仅要有医生的指导,还要有病人的自我管理,以及家人的配合。


  羊城晚报:在您的印象中,慕名来求医的患者多来自哪里?


  刘旭生:(笑)我也记不清了,美籍、加拿大籍华人也有,东南亚、印尼的也有。国内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聊城的患者,他坐了20个小时的火车来看病。


  羊城晚报:作为名医,您有什么困扰吗?

刘旭生:我看病比较注重质量,但时间是有限的。有些病人要求一定要看专家,还要求一对一。其实普通病完全可以看普通医生……但无论如何,我都要求自己对每个病人要耐心,仔细望、闻、问、切。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