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之缘
巍楼新
缘,是这世上奇妙的事情。男女之间的缘,可以算作是生理需求驱使下的自然追求。然而,生活中很多的缘,都有点儿莫名其妙,俗称不解之缘。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是一个毫无运动天赋的普通人。我喜欢篮球,曾经随队参加了全省小学生篮球联赛的分区赛,但12名报名的队员中,我是唯一一名没有获得一秒钟上场机会的“观众”。我喜欢足球,但我的球技在班队里也只能是替补;我喜欢象棋,但我的象棋测评只达到业6-3左右,相当于街道前三名左右的水平;我喜欢跳高,但有纪录的最好成绩只有1.6米……
概而言之,在竞技领域我与体育无缘。但连我自己也想不到,在体育领域毫无建树的我,这大半辈子却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
例如,年轻时,我曾多次在珠海两报(《珠海特区报》和《珠江晚报》参与体育专栏的撰稿。即使是《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省级纸媒上的体育专栏,也发表过一些体育评论类的文章。
(图一:世界杯专栏的个人漫画图像)
再譬如,我参与了很多市县级象棋比赛的裁判工作,甚至于在《天天象棋》《棋艺》等全国性的象棋平台上,也发表过一些我的文章。家中至今还珍藏了一幅许特大题写给我的书法墨宝。
(图二:许银川特大惠赠的墨宝)
篮球、足球和象棋,好歹我也算是基层的参与者,与之结缘在情在理。然而,一辈子没有见过冰雪的我,看冰球比赛会看得有滋有味;长在水乡却不会游泳的我,对水球并不陌生。有的人因为中国*团强大而喜欢看球,如乓乓球、羽毛球和排球;有的人因为中国*团强势崛起而喜欢看球,网球、曲棍球。而我对于球类比赛似乎来者不拒,即使是中国很弱的棒球、手球和橄榄球,我也会看得津津有味。
在所有体育比赛中,我会半夜起床看直播的项目只有两个,一个是足球,另外一个是斯诺克。足球是男人的“共同情人”,喜欢足球没有可说的。为什么我会喜欢上斯诺克?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不解之缘吧。因为,我总感觉斯诺克的比赛,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
刚接触斯诺克的时候,我十分费解,顶尖高手面对一些成功率高达百分之六七十的机会球,往往选择放弃也不敢于冒险。看多了才逐渐明白,高手之间的斯诺克对决,容错率低得惊人,大部分球员都能够“一次上手,结束战斗”,每位球员都有“一次失误,满盘皆输”的顾虑。人生亦然,年轻时总认为,有百分之六七十成功的机会就必须去拼一把,人生能有几回博?而年岁长了才明白,当失败超出你的承受能力时,所谓的机会,并不值得用失败作为注码去豪*。
在斯诺克比赛中,超分不代表获胜,但超分往往是胜负的分水岭。然而,比赛中球员击打超分球出现失误的情况屡见不鲜。并不是超分球有多么难打,而是在胜利即将到来之际,澎湃的心潮会影响球员出杆的准度与力度。
生活中,笑看风云的人经常笑话别人“关键时刻掉链子”。其实,每个人在关键时刻都会高度紧张,乃至大脑缺氧。只有体验过“关键时刻”的人,才懂得包容“关键时刻掉链子”的人和事。人只有不断丰富“关键时刻”的历练,才能够“关键时刻展风采”。
斯诺克是英语单词SNOOKER(障碍)的音译,顾名思义,斯诺克的战术精髓在于设置障碍。进攻是斯诺克获胜的手段,而防守(设置障碍)才是获胜的钥匙。因此,斯诺克是世界上最“温柔”的对抗类竞技项目,你很少在高水平的比赛中见到暴力击打的动作。脾气暴躁的人看斯诺克比赛,十之八九会被气疯了。足球崇尚“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的理念,而斯诺克则崇尚“防守才是最好的进攻”。喜欢斯诺克的人都会明白,干事业不能只注重“进攻”(抢业绩、谋发展)而不懂得“防守”(强内控、防风险);炒股票不能只注重“进攻”(加仓买入)而不懂得“防守”(减仓卖出)。
我与体育的不解之缘很深,近期,斗门博物馆拟办一场斗门体育名将的展览。因为与多年来与斗门体育结下过不解之缘,我应邀参与了大部分文字材料的整理工作。用自己的体育积累,续写自己与体育的不解之缘。
(照片来源于网络)
巍楼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