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日前,湖南省民*厅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将对“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要求长株潭三市严控同名现象。此前,海南、广西等地推进“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整治曾引起争议。一方面,群众对“大、洋、怪、重”地名厌恶已久,期待这次整治能成为为民服务的好事;另一方面,针对其中的一些做法,比如,把大桥改成桥,把曼哈顿改成曼哈屯等,有人认为反而让地名变得不伦不类。还有,一些人对更改地名后是否会造成不便表达了担忧。那么,该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得更稳妥?7月27日下午,长沙晚报第期《你说话吧》来到画意江南茶餐会馆,邀请相关专家和市民网友共30余人,就此展开讨论。
讲述
你遇到过哪些奇葩地名
枫叶片片红(网友):有些小区地名太拗口,不便人们理解。比如,橘郡·礼顿山,字面上没有任何意义,有回我去那边办事,导航输入地名时,还打错了好几次,让人挠头。
谢卓勋(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如今一些地方,只要是洋名就拿来用,根本不管它的本意是什么。比如,芭提雅是泰国著名的风月场所,竟然国内的一些酒店宾馆也在用,这让住在里面的客人怎么想,简直是笑话!还有一些地名看似接地气,其实也是不妥的。比如早前长沙有家餐馆取名“问客杀鸡”,本想表达欢迎顾客的热情,谁知这是个歇后语“问客杀鸡——虚情假意”,意思正好弄反了。
彭泽润(湖南师大文学院语言学教授):一家餐馆取名“妈的厨房”,这不是骂人吗?这种哗众取宠的名字,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败坏社会风气,应该重点清理整顿。
探讨
改名的正反例子
吕金达(退休教师):整治不规范地名是好事,但我们要防止好心办坏事。比如,把曼哈顿改成曼哈屯,更加不伦不类,还不如不改。我认为,既然改了就要改好,不能越改越差。
段星光(草根艺人):以前在湖大和师大校园之间有一条街被记者戏称为“堕落街”。后来当地村子干脆将其取名为“文明街”,看起来改变了形象,但是太笼统、空泛,也没达到改名最理想的效果。
张赛辉(文昌阁社区干部):地名与时俱进是大势所趋,有很多地名改得蛮好。比如湘雅路以前叫北大马路,后来叫北站路,现在改称湘雅路,一来可以方便广大患者就医,二来也擦亮了湘雅这个金字招牌。
热议
地名乱象背后有哪些问题
杨光辉(开福区湘雅路街道居民):我认为,地名乱象背后首先反映了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的心态。什么拗口叫什么,怎么生僻怎么来,他们信奉的是出格才出彩,出彩才出名,出名才有钱赚。至于名声是好是坏,不在其考虑范围内。
彭泽润:地名“大、洋、怪、重”乱象,仔细分析有两个原因。第一,“大、洋”地名体现了不自信,嫌起名字太小、太土。明明是小房子偏叫什么城、什么广场。喜欢洋名,但并不是所有洋名都受欢迎,它们绝大多数源自欧美发达国家。很多人心里有种憧憬,认为凡是这些国家的东西都是好的,拿来用肯定受市场欢迎。第二,怪和重复的地名,是因不讲究语言效率。一味追求新奇古怪,事实上影响了人们在使用中的交际效率。通用汉字个,数量有限,重名不可避免,但在一定区域内避免重复还是可以做到的。不然一个城市有几个楼盘叫一个相同的名字,就乱套了。
杨光辉:记得《你说话吧》讨论规范地名,这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年(第期)。7年过去了,“大、洋、怪、重”现象虽然还存在,但是确实有所减少。
袁国新(长沙公证处公证员):规范地名其实是一个关涉文化自信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后,很多结婚的新人为追赶时尚举办西式婚礼,但近几年选择中式婚礼的越来越多,这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它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家的审美、生活方式。前些年,洋地名可能备受追捧,现在一些雅致的中式地名楼盘卖得也蛮好。我想,这给规范地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思考
清理整治的原则有哪些
思考1:便民应该放在第一位
袁国新:如果要给地名价值排序的话,我认为第一属性是便民。至于“大、洋、怪、重”地名怎么整治,我认为还是主要从节约成本考虑,控制增量、消化存量,审慎稳妥推进。现有楼盘如果更名,就要更换产权证等各种证件,要换路牌指示牌、更新相关信息,确实工作量比较大。所以对于那些违反公序良俗的地名应该坚决改掉,其他可改可不改的,就要斟酌。而对于新出现的地名,比如新楼盘取名,在报批时就要严格把关,在源头避免问题的产生。
肖先美(画意江南茶餐会馆财务总监):我认为贸然大规模更改地名会耗费太多精力,有时操作不当还会产生新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觉得,以前的地名只要不是太出格,就不宜再动,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确保新的地名不再出错,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
思考2:保存文化记忆
刘光永(长沙快乐义工协会会长):我认为,在清理整顿不规范地名时,要避免对一些老地名的冲击。一个老地名往往蕴藏了当地的文化记忆和人们的回忆。游子返乡时,能通过地名找到回家的路。这也是一种美丽的乡愁,应该尽量保存。
吕金达:地名是一种文化和历史,地名要便民,有的还要有传承。我认为,像幸福里、吉祥巷这种地名,充满了美好的寓意,要一直保留下去。基于此,长沙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名录,是一种很好的做法。
张赛辉:旧的地名要保留,在新建楼盘时也不妨考虑把当地的文化基因融入进来,这比生造一个看似高大上的地名更接地气,更有底蕴。
彭泽润:我认为,清理整顿要坚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通俗易懂的原则,达到“地方特色+方便使用”的效果。当然也要避免陷入另一种极端,不能去故纸堆里翻一些早被抛弃了的东西出来,打着回归传统文化的旗号。这也是不自信,对当下时代的不自信。
思考3:并非逢洋必改
张明香(长沙好人、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地名的存在,谁都可以看到,孩子们也不例外,几乎没有门槛,个人觉得也是一种环境的教育。所以清理不规范地名要考虑对孩子的影响,一些明显不雅、负面的建议改掉。至于一些地名存在“大、洋、怪”的迹象,整治中要注意度的把握,并非逢洋必改。
袁国新:地名事关文化传承,但这个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我们不能强加给下一代,这涉及文化自信的问题。我曾经跟一位研究生争论过这个话题,他认为改掉洋名字是文化狭隘主义,我不这么看。我们整顿地名不是逢洋必改,而是要针对一些过多过滥、太离谱的、社会影响恶劣、各方反映集中的“大、洋、怪、重”地名进行整改。
思考4:要有明确可操作的规范
潭城老倌(网友):我注意到这次省民*厅等部门下发的通知要求严控长株潭地名同名现象,那具体该怎么操作呢,要有明确的规范,不能拍脑壳或者任由几个地方自己扯皮。比如,长沙跟湘潭都有韶山路,只是一个南北走向,一个东西走向;湘潭跟株洲都有建设路,且都是南北走向,这些要改吗?改谁不改谁,有标准吗?
邹长德(宝塔山社区居民):整改地名,什么是社会影响恶劣,什么是各方反映集中?达到什么程度,就要启动更名程序?这些都要有细则明确才好。
袁上(省作协会员):在启动改名程序后,也要有规范,比如通过哪种渠道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期限等,若能明确就更好。
袁国新:地名怎么改,涉及民生。在一个社会有机体里,大家的利益绑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尊重民意,要综合考量*府、民意和市场三者的关系,得出最优解。现在一些地方的地名整治工作之所以引起争议,一是改名本身欠妥,有的名字其实不必改;二是在改名程序上,没有充分征求、尊重民意,改得太仓促。这些都是我们要避免的。
陈*(湖南君富律师事务所律师):整顿规范地名还是要依法推进。我们有《地名管理条例》和相关细则,年还颁布施行了《长沙市地名管理办法》,这些都是依据。
王祥云(退役*人):我认为,改名要遵守合法合情合理原则。征求意见的时候,要有专家参与,提供专业意见;要有市民参与,发表接地气的看法。
建议
清理整顿不妨这么做
建议1:楼盘名前加区域前缀
肖先美:楼盘越多,名字肯定越多,这是趋势。我认为,出于便民考虑,一些新开发的楼盘名称可以加一个区域前缀。比如叫“岳麓某某”楼盘、“芙蓉某某”楼盘,这样方便大家去定位,也有利于避免重名。
经纬度(网友):地名命名应通俗易懂,方便生产生活,有定位指向功能。楼盘名称应以历史传统村组名等为参照。
建议2:善用大数据
袁国新:我建议,在地名清理过程中要善于用大数据系统,对一些重复率高的地名进行整治,而且在前端就要这么做。比如,新建楼盘取名时,不妨参考注册商标的做法,先通过网上查询,有重名就不能再取同样的名字了。
建议3:整合相关职能
彭泽润:我建议整合管理地名、人名、机构名称等部门的事务职能。现在的地名归民*部门管,人名归公安部门管,企业名称归市场监管部门管。我们还有一个专门管理语言问题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有报道就说,一些楼盘名称在备案的时候还比较规矩,但在广告宣传阶段就搞歪名堂了。这种情况往往有关部门还管不了,因为名称在不同使用阶段管理部门是不同的。对此,我们一定要通过梳理归并相关职能来避免各自为*。我建议成立专门的“国家名称工作委员会”,统一归属公安部或民*部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有专家来把关,因为名称符不符合规范,有没有出现“大、洋、怪、重”,一般的办事人员缺乏专业素养,很难做出准确界定。
鸣谢:画意江南茶餐会馆提供场地支持
总策划:胡建红李辞
总主持:袁云才
本期现场主持:袁云才
文字整理:庹新岗
摄影:王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