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红丝带”变魔术一样被打印成*徽、校徽和微缩建筑,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李卓摄
长沙晚报10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李卓)曾见证长沙民众躲避日寇空袭暴行的潮宗亭,与共和国同龄的潮宗街小学……3D打印新技术“潮玩”潮宗街,讲述这些老地标新故事!10日,全国科普日开福区“新营造”进历史文化街区活动在潮宗街小学举行,湖南师大区域规划与环境设计实验室、省照明学会联合开福区连升街社区,以3D打印再现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老地标,用高科技手段向青少年讲述历史建筑背后的人物故事。
“营造社”是近代中国建筑设计和工程机构的鼻祖,上世纪在长沙方兴未艾,其中爱国实业家陈云章在潮宗街历史街区创立的营造社排名第一。上世纪40年代,长沙就有登记在册的营造社余家,仅潮宗街及周边就有陈云章的“中原兴业股份有限公司”、杨泽生的“杨泽记营造社”等数十家之多。作为“新营造”的倡导者,湖南师大区域规划与环境设计实验室和开福区*府在潮宗街成立“共同营造社”,将社区治理和社会创新结合,开展历史街区及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
“20世纪初中国最具活力的街区在哪里?在潮宗街!”湖南师大区域规划与环境设计实验室主任沈竹告诉孩子们,就在大家脚下这条街巷,梁启超、蔡锷、谭嗣同和韩国“国父”金九等名人都曾在此活跃,湘雅医学院前身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这创立,开启中国西医学教育的发源,青年毛泽东在此创办文化书社。历史长河凝缩在一个小小街区,故事值得大家发掘。
如何用鲜活方式让孩子们深入认知历史故事?一卷卷特殊的红色“丝带”派上用场。杭州勇电照明现场提供了最先进的3D打印设备,将看似像红丝带的MMLA高分子合金材料,通过3D打印机精雕细琢,高温加热,打印成耐热耐水耐腐蚀的鲜红*徽,年成立时的潮宗街小学的校徽也被复刻还原,还有潮宗街抗日防空洞上的“潮宗亭”等地标都被微缩打印还原,高科技让沉默的历史建筑和物件鲜活“诉说”过往。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