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这个山西姑娘了不起全国金牌导游员张晓旭
TUhjnbcbe - 2024/7/28 17:18:00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776790.html
03:16

点击观看相关视频

11月13日晚9时30分,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总决赛视频终于通过网络播出。

“感觉现在比比赛时还要紧张。”隔着手机屏幕,回看比赛现场的自己,总冠军、山西荣时旅行社导游张晓旭笑着说。

张晓旭在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比赛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由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4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最终,张晓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金牌导游员”称号,这也是山西导游首次在全国导游大赛上夺冠。

从年开始至今,张晓旭从事导游工作已经11个年头。在不短的导游生涯里,她是如何理解并诠释导游这一职业?如何用专业的讲解介绍山西、用行动感动游客、用细致的服务带给游客最好的旅游体验?她又怎样从籍籍无名到突出重围,最终荣膺全国金牌导游……

有真情接地气的主题推介,

教科书式的实地和模拟带团,

厚积薄发的主题演讲

张晓旭,

一个金牌导游员的高光时刻

年,张晓旭参加山西省首届“大槐树杯”百名金牌导游大赛获奖后留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时间拉回到9月21日,宁夏中卫,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正进入到最后的总决赛。入夜的西北小城渐渐告别喧嚣,回归平静,但比赛现场的气氛却丝毫没有受到夜色的影响,反倒愈加紧张起来。台上的比赛者满怀激情,全力演绎着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台下的观众也屏息凝神,不时擦擦额头上的汗珠……

最终,随着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人们记住了一个名字——张晓旭,这位从小吃刀削面、闻陈醋香长大的山西导游,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第四届全国金牌导游员,她同时也成为山西省首位在全国导游大赛上的夺冠者。消息传到了千里之外的山西,那晚,山西导游界沸腾了!

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结束后,张晓旭和参加比赛的另一名山西导游王瑾(左)开心合影。

残酷赛制高手过招厚积薄发勇夺冠军

张晓旭,大同人,毕业于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英语专业,年开始在山西从事地接导游工作。这次参加全国第四届导游大赛,是她继去年参加山西金牌导游大赛荣获第二名的成绩后,首次代表山西出征全国。

作为文旅融合后的首次全国导游行业大点兵,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4名选手参与竞争,他们中可谓个个都是各省的顶尖级选手。大赛分五个阶段进行:“64进30晋级赛”为导游知识必答和抢答,“30进20晋级赛”为各省主题旅游推介,“20进10晋级赛”为主题景区一对一PK讲解,10强比拼为选手实地带团,总决赛为现场模拟带团和“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演讲。

总决赛当晚,太原旅游职业学院规划艺术系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主任许萍就坐在台下,目不转睛盯着台上的张晓旭。作为本次山西省参赛导游员的带队辅导教师,从太原封闭训练一直到宁夏举行决赛,两个月的时间里,她一直陪伴着张晓旭和另一名选手王瑾,一路见证。“相比往届国赛及常规省赛,这次大赛的环节更多,对抗程度更高,可以说对选手的知识储备、语言表达、带团经验、临场应变等方面是一个全方位考核。”许萍曾荣获首批全国文明(优秀)导游员,并曾担任全国导游大赛专家组成员、数届省市导游大赛评委。几十年的行业浸淫,让她深知这次大赛的分量,更清楚获奖的难度。但令她欣慰的是,残酷的赛制设定、精英的强强比拼,并没有吓到山西选手,两个人顶住压力最终夺得了一金一铜,刷新了全省导游在全国的历史最好成绩。

“尤其是晓旭,太棒了!真是印证了那句话——是金子总有一天要发光。”许萍感慨地说,张晓旭一直扎扎实实扑身在一线,服务了上万名游客,这次夺冠是她经过长期的行业锤炼后,靠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全面的综合素养取得的,这块金牌实至名归。

临危不乱涉险过关晋级之路惊心动魄

“面对强大的对手、紧张的对抗,能够沉着应对,这种素质很难得。”张晓旭的心理素质是许萍最为赞赏的。“64进30晋级赛”最后一轮抢答赛令她记忆尤甚。“只有一个抢答机会,要么晋级,要么直接淘汰,太险了!虽然我很清楚晓旭的实力,但远远地坐在场下,看她一个瘦小的女导游和三个大高个儿男导游对决,而且都是高手,紧张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而这惊险的一幕恰恰也是张晓旭最为难忘的。9月11日下午,她正在参加“64进30晋级赛”第二组的比拼,比赛分三轮答题,每轮30道必答题,三轮均按选手的得分高低排序,采取末位淘汰,前两轮,张晓旭一直发挥稳定,到第三轮时,因为在多选题上出现失误,她与广东、陕西、青海的其他3名同分选手进入了抢答环节,争夺最后一个晋级名额。

只有一个晋级名额,抢不到、抢答犯规、答错题,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面临淘汰,而只有抢上并且答对,才能晋级。“这等于就是‘生死战’,容不得有半点闪失。”张晓旭回忆说,当时在舞台聚光灯的照耀下,她看了一眼对面即将和自己PK的3位男导游,努力告诉自己“不能慌,不能乱”,经过短短几秒的心理备战,深呼一口气,迅速调整状态,做好了应战准备,“必须在主持人读题时,我就通过身前的答题板迅速浏览完题目并锁定正确答案,才有机会第一时间抢答成功。”此时,主持人开始读题:“游客在游览某景区时,在国家保护的文物上刻‘到此一游’字样,下列关于对游客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说法,正确的是……”通过快速浏览题目,张晓旭迅速确定答案,当计时器发出“3、2、1”的抢答提示后,她快速按下了抢答器,并坚定说:“A、D,回答完毕!”

“回答正确!”得到主持人肯定的宣布后,张晓旭悬在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下,“知道自己又能往前走一步,太激动了。”而张晓旭这一关键时刻的精彩表现和脱颖而出,不仅赢得现场掌声一片,也让台下的评委和观众对山西导游有了格外深刻的初印象。

锤炼精华字斟句酌接地气推介惊艳全场

一名导游优秀与否,讲解水平是最基本的一个考量标准。这次的全国导游大赛也凸显了这一要求,整场大赛五个环节就涉及了三场主题讲解。这意味着,每个阶段能否呈现一份好的讲解直接关系到比赛的结果。可喜的是,一份份漂亮且接地气的讲解词,成了张晓旭“过关斩将”的杀手锏。

“给太多游客讲过太多的山西故事,但在这样一个全国性的舞台上来推介山西,从一开始的定点上,我是有点拿不定的。”张晓旭坦言,在30进20晋级赛——“请到我的家乡来”主题推介的内容规划上,想过从“四色山西”来讲,也想过按照“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三大旅游板块、一条黄金旅游廊道”的“”旅游新布局来说。经过再三考虑,她最后选定了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来贯穿全文,“毕竟只有5分钟时间,这个角度能展示山西旅游资源的精华,同时也能体现山西当下新的旅游战略。”

“有真情、接地气!”评委在现场充分肯定了她的这份推介词的结尾——“咱家院子里种着大枣树、核桃树,屋里为您准备了地道面食,尝上一口老陈醋,那才是家的味道,每当夜幕降临,我们坐在大槐树下,铿锵的梆子戏演绎着说不尽的山西故事,让我为您斟满杏花村的汾酒,端起酒杯,那一刻是华夏儿女共同的乡愁……”张晓旭说,其实这段词是最后才加上的,也是根据平时带团经验和导游身份去考虑的,因为导游直接面对的是游客,用最口语化的、最接地气的语言去推介其实才是最接近游客内心的。

事实上,在辅导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经验总结下,比赛每一场的讲解几乎都成了张晓旭的加分项。在主题景区PK讲解环节,张晓旭与一位来自河北的选手一对一对决,共同围绕“山东曲阜的三孔”进行每人1分钟接力讲解。张晓旭从孔子倡导的“礼”讲到文明旅游、礼仪之邦;从“万仞宫墙”的故事讲到尊师重道、文化自信;从孔子杏坛设教讲到体验式教学、平等民主的游学理念。每一段讲解词的提点都有惊喜之处,内容也是由浅及深、更紧扣时代脉搏,最终以超出对手3分的成绩获胜。

实地和模拟带团诠释“教科书式带团”

比赛进入高潮,难度也在升级,总决赛时采取的是实地和模拟带团的比拼。“这是导游综合素质、服务水平的试金石。”许萍说,面对陌生的景点、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张晓旭对带团细节、突发状况做了准确把控和处理。

在实地带团环节,张晓旭抽到的是宁夏石嘴山线路,涉及华夏奇石园、贺东葡萄酒庄园两个景点。对她而言,这场考验轻松但也困难,轻松是因为她有丰富的带团经验,景区距离相对较近,沿途讲解不是难题,困难是因为关于奇石、红酒文化,她接触较少。在陌生城市带团,团里有专家、评委,还会有很多神秘游客出难题。实地踩线、认真记录、分类总结、问题梳理……出团前一天,张晓旭一直死磕细节到深夜两点。第二天早上8时,准备充分的她沉着地站上了大巴,开始了5个小时的“带团”考核。当天,车辆行驶10来分钟后,司机靠路边停下车,检查后告知:“车子出故障了。”张晓旭一边和司机核实车辆故障原因、能否迅速修好等情况,做好协调车辆等准备,一边微笑地安慰着车上的游客:“不好意思,车子稍微有一点问题,但还好,我们没有被困在偏僻的地方,咱们出门在外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第一,对不对?我们正在紧急修理,请大家不要担心。”此时,她立刻从包里取出快板,打了起来:“来吧,给大家说一小段快板!”张晓旭的这个举动,不仅没有让游客因车辆故障影响出游心情,还利用才艺丰富了游客的旅程体验。此外,她还遇到了游客迟到、走丢、丢失物品、不文明行为、用餐特殊要求等问题,基本上均以正确的方法进行了处理。在带团视频播放后,专家评委组都给出了较高的评价,甚至给出了“教科书式带团”的评价。

许萍回忆说,在总决赛模拟带团环节,张晓旭也有突出表现。当时,她抽到的是亲子团,讲解的主题是山西的根祖文化,在亲子团进行到最后3分30秒时,团里的小朋友突然开始哭闹,这时主持的画外音提问:“如果团里的小朋友哭闹,导致影响到其他团友,你该怎么办?”张晓旭回到舞台中央,在30秒内给出了答案:“先判断孩子哭闹的原因,排除其生病与受伤的可能;与家长配合安抚,必要时让家长带孩子到一个安静的场所,比如游客中心休息,平复孩子心情;安抚团里其他游客,征得客人理解。”张晓旭的回答收获了评委的一致肯定。“这些年,我接手的旅行团都是按照这些规范去处理的,我的带团呈现也只是我们山西导游规范操作的一个缩影。”面对褒奖,张晓旭却依然平静。

十余年导游生涯,

她接待过三百多个旅游团,

服务上万游客,

很多景区已经去过数百次,

她说,她有责任

把山西美景、山西故事讲给五湖四海的朋友

张晓旭,

把每一次带团都当作第一次

张晓旭带团走过很多地方,还是觉得山西的景色最美,每次带团她都做足了功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摘得导游界山西首金,张晓旭无疑让全省文旅界为之一振。10月10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向全省导游行业发出号召,开展向张晓旭学习的活动。“我不过是个幸运者。”张晓旭很平静,言语中更不乏谦逊。但无论是她自己,还是熟识她的人,都知道奖牌背后的辛苦付出。从当初的懵懂无知到如今夺得冠军,绝不是幸运两字那么简单,背后沉淀的是多年导游经历的摸爬滚打、酸甜苦辣。从忐忑不安的第一次带团到渐入佳境,再到手到擒来、日臻成熟,从一次次早出晚归、筋疲力尽,导游的职业生涯里,总有讲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正像比赛后,张晓旭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所说,“感谢这十年,让我历练成长,羽翼渐丰。全国导游大赛获奖,是对过去十年历程的一个总结,但更是对未来生涯的一个鞭策。”

张晓旭还喜欢摄影,除了给游客留影,她更喜欢利用空闲的时间记录山西独有的景色,从中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为游客讲解。

校内校外五年历练如愿走上导游岗位

获奖后经常会有人问张晓旭,为什么从事旅游工作、做一名导游?她的回答再简单不过:因为喜欢。

小时候,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正大综艺》,主持人的经典台词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懵懂间,这句经典的台词也刻进了张晓旭的心里:长大后,要是能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该有多好!巧合的是,当时邻居家有一位姐姐,学的正是导游专业。“放假时,总能听她聊起导游专业的一些事,慢慢地对于导游的理解也直观了许多。所以,当年填报志愿时,就选择了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张晓旭回忆道,那会儿就觉得只有当导游,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儿时的梦。

张晓旭说,自己很幸运,大学时读了感兴趣的专业,毕业后做了喜欢的工作。对于在校的5年,张晓旭的老师和同学深有感触。张晓旭获奖后,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在推出的一篇报道中称赞她:从中专到大专,是她厚积薄发、充实提高自己的5年。那5年,她夜学英语、晨练导游词,请益师长问教同门,实践实训历练成长,那时的她对未来虽不甚明晰但踌躇满志,她知道只要坚持走下去,一定前途光明。与张晓旭相识于大学的张慧慧对张晓旭的积极向上也印象深刻,“她待人接物热情、开朗,身上满满的正能量,做事执着、专注,凡事都要尽自己最大努力。”

就读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的第一年,张晓旭就考取了导游证,具备了带团资格。只要放假回家,就会找机会跟在导游身边学习、实践。尽管与后来参加工作真正做导游有明显区别,但兼职经历给她上了一课:导游的工作绝不是固有印象中的那四个字——游山玩水,而是一份极具挑战的工作。毕业后,她如愿成为一名导游,这种感觉变得更加强烈:“当你带着无限好奇和新鲜感走进旅游、从事旅游后,当你终于有机会了解那些之前只出现在地图上但却从未踏足的地方,终于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旅游常识、景点典故等分享给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把山西的传奇与美丽介绍给大家并赢得对方赞赏的目光后,你就会发现,旅游是一口永不枯竭的井,只要你愿意汲取,便会有数不尽的甘甜,这种甘甜反过来还会继续滋养你,让你收获更多。”张晓旭说,也正因为如此,她格外珍惜每一次带团的机会:“作为一名山西的导游,我有责任把山西美景、山西故事讲给五湖四海的游客听。”

讲解欠佳游客不满停团处罚历历在目

因为爱所以爱。因为喜欢旅游,让张晓旭更热爱导游的工作,她潜心于此,倾力付出。过往路上曾经遭遇的那些艰难与尴尬,反倒统统化作她愈挫愈勇的信心与动力。

年实习期间,张晓旭接待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旅行团:来自上海的游客,一家五口,他们选择的是“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旅游线路。由于景区之间路途遥远,需要大量的沿途讲解,而刚处于实习期的张晓旭,显然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还有些薄弱。“老实说,那会儿心里是十分忐忑的,就怕出乱子。”张晓旭回忆说。最后,是一位老导游送给她一本《山西沿途导游讲解》的书,她便靠着这本书讲完了全程。“每走一段路,就偷偷看一下,再给游客讲,全程精神都高度紧张,嗝吭肯定是少不了的。”行程终于结束了,“差强人意,不算精彩”——这是张晓旭对自己第一次带团的评价。

如果说第一次带团,还勉强能靠“讲得不够,服务来凑”赢得了游客的理解,那接下来的一次带团遭遇则彻底让张晓旭领教了成王败寇的道理。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旅行社安排她负责接待一个来自广东东莞的亲子旅行团,一行30多人。为服务好旅行团,张晓旭又是张罗互动游戏,又是组织成语接龙,一路上热热闹闹,欢声笑语。然而,在进行大同行程的时候,游客却集中向公司提出了“换掉导游”的要求,理由是“我们要的不是联欢会,而是一个对孩子有意义的课堂”。“其实,可以理解,人家大老远带着孩子来山西,就是想让孩子能够学到一些山西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但因为知识积淀太少,那时候肤浅的讲解真的满足不了客人。”游客不满的评价和不悦的离开,给张晓旭留下了很大的遗憾。也因为此事,她收到了停团一个月的处罚。暑期正是旅游旺季,旅行团一个接一个,但张晓旭只能在家坐冷板凳,这次停团给了她很大的刺激,她更加意识到,导游不单单是向导和服务员,讲解才是一个导游的灵魂和生命力,讲得越丰富,讲得越吸引人,游客才能有更好的旅游感受。

苦学文史融入讲解勤学苦练丰富才艺

从那之后,讲解成了张晓旭最上心、最努力的一块。

为了让自己的讲解更具特色,她寻找各种渠道提升自己的讲解能力,去景区边听讲解员讲边拿着本记,在路上、酒店,一切可能的场所抓紧学习;她不仅包里随身背着山西景点讲解书,还坚持学习文史知识,收集和整理大量的史书文献,把山西历史编写进自己的导游词中;她坚持学习民俗知识,在每次出团前,对团队成员的风俗习惯,当地的天文、地理、历史、传说、风土人情等都了然于胸,善于根据不同游客,采取不同的办法让游客融入其中。而且,除了时刻在身的导游证外,张晓旭还时常在身上带着一部相机,用相机去记录工作当中、旅途当中的瞬间,通过这些瞬间,发现自己的不足,积累自己的经验,充实自己的讲解内容。“最初,讲20分钟就没话可说了,现在讲2个小时还都意犹未尽,这些都得益于平时的总结和沉淀。”

她还坚持“以客为友,拜客为师”。张晓旭说,十余年来,她的客人来自四面八方,其中不乏很有学识的人,而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也会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当遇到确实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她会事后查资料、问专家,慢慢地充实起自己的知识库。而这些客人问过的问题,也成为她记忆中最深刻的,再次讲解时分享出来,反而成了一个亮点。

不仅如此,为了能给游客留下更美好、更有趣的山西旅游体验,张晓旭还丰富着自己的才艺,打腰鼓、吹口琴、弹吉他,大同的数来宝、太原的莲花落也都信手拈来。“我专门跟着老师学过快板。因为多年的导游经验,我认为借助于说快板的形式来讲山西,节奏感强,方式新颖。”张晓旭说,尤其是对于山西来说,历史悠久、文物众多,这样讲不会显得枯燥乏味,也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

“你看那,滚滚的黄河浪滔天/这是黄河山西的第一站/第一站,可不一般/当数那怪石嶙峋的老牛湾/第二站到碛口/商贸往来通两岸/沿着黄河往南走/壶口瀑布最壮观/滚滚的波涛声如雷/奔流到海不复见/咱们走一走,看一看/来到了巍峨壮丽的长城边/巍峨屹立守边关/万里边塞巨龙盘/想当年,烽火连天起狼烟/看如今,美丽的景色连成片……”这是张晓旭自创的快板《华夏文明看山西》,现在成了客人们最难忘的山西记忆。

专注细节带着信仰去工作

张晓旭曾粗略统计过:这些年,她大概接待过三百多个团,已经服务过上万游客;几乎走遍了山西的所有地方,很多景区甚至已经去过数百次,省内经常走的一些线路更是“几乎闭着眼也知道怎么走”。

于她而言,日积月累的工作早已烂熟于胸,但不变的却是她认真的态度。出团计划书是旅游行业系统里最基本的一道程序,导游们再熟悉不过,但张晓旭仍秉承“把每次都当作第一次”的想法,认真准备。“游客来趟山西不容易,让他们错过了任何内容,都是我的失职。”同事程晓天形容张晓旭是“带着信仰在工作”,“她总是告诉我们,导游是游客在陌生城市的第一个朋友,导游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对山西的印象。所以,每次拿到团队接待计划书,她都会在心里把所有事情过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与付出,张晓旭不仅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还在带团过程中结识了天南地北的游客朋友。有一年5·19中国旅游日当天,张晓旭带着一个20人的旅行团去五台山景区游览。由于当天实行免票政策,去景区的道路严重拥堵。路上,她多方联系,得到的回复都是交通不能很快恢复。看到车上游客焦急的神情,她征询游客的意见,并征得公司同意,用将近5个小时的时间,带着游客用双脚丈量了庞大的五台山庙宇群。晚上回到酒店后,她的脚磨起了两个大大的水泡。正是因为这样一次不同的经历,此次山西之行的游客和她成了好朋友,至今都有联系。在另一次赴五台山旅游中,由于连续带团,抵抗力下降,她发着烧拖着沉重的身体用双手把游客的呕吐物一捧一捧地往垃圾桶里捧。她只是说,这就是导游的价值。

“这些年,我结识了太多的朋友。春天我能吃到山东朋友寄来的樱桃,夏天我能尝到岭南客人送来的荔枝,秋天我能品到最地道的大闸蟹,冬天我能收到一箱箱的冬枣……我很满足,很幸福。”张晓旭把游客的肯定视作是自己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努力是不会骗人的,付出终会有回报。十余年锤炼,张晓旭先后荣获太原市“银牌导游”荣誉称号、太原市晋源区“百名导游话蒙山”导游大赛一等奖、山西省首届“大槐树杯”金牌导游大赛全省第二名等,而她还是平静如常,“所有的奖项都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总结,未来还得去努力争取,一切还得从头再来。”

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讲解员、宣传员、服务员、安全员、形象大使

和旅游目的地名片的神圣职责

张晓旭,

初心是让更多人爱上山西

张晓旭为游客介绍山西特产。山西晚报记者武六红摄

如果把一个人的出生比作一颗孕育的种子,除了合适的土壤、充足的水分、明媚的阳光,剩下的就要看这颗种子自身的生命力了。这时,拥有坚韧、顽强、积极、勇敢、豁达等品质的种子,往往会萌芽、抽枝,长得郁郁葱葱。而张晓旭就是那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破土而出,风雨兼程,一路成长,收获硕果。
  

来时路,勤勉、热诚,未敢有一丝懈怠。用十余年的时光,守护初心、守望梦想。
  

向前走,角色转换,本色不改,未来的岁月定当继续努力,让梦想之光照耀初心,一路前行。

很多游客被她的诚恳、热情和周到细致的讲解所吸引,主动加
  

不同的人眼里,对导游有着不同的理解。普通人印象中,导游很平凡,很辛苦,没有节假日;游客记忆中,导游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吃饭最后;亲朋口中,导游是节假日聚餐时经常缺席的那个人,因为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们最忙碌。
  

张晓旭也一直尝试着给导游工作做一个白描:吃苦受累是导游最基本的素养,持续学习增加知识储备是必须长久坚持的习惯,尊重游客、尊重职业是心中永远的敬畏。11年的带团经历,酸甜苦辣咸等导游职业的各种滋味,张晓旭均已经体会再三。这么多年坚持的动力源自哪里?未来的梦想又会驶向何方?山西晚报记者与张晓旭深度对话。

为了让游客对山西留下别样的印象,张晓旭还学了不少才艺,快板、打腰鼓都是信手拈来,她风趣的表演每次都赢得了游客好评。

山西晚报:你为什么选择做一名地接导游,而不是全陪导游或领队?

张晓旭:从业之初,我也做过全陪导游,甚至还考取了领队证,做过领队。

但是,走过了那么多地方,看过了那么多风景,还是觉得中国最美,家乡最好。比如,没去过日本的时候,对富士山、忍野八海等很向往,但去了之后,觉得还是咱五台山雪景漂亮。去的地方越多,就越会深深爱着自己的家乡。我觉得,作为一名山西的导游,我有责任把山西美景、山西故事讲给五湖四海的游客听,所以,我最后决定踏踏实实、安安心心做一名地接导游。

作为一名地接导游,我的幸福感是多重的:每当客人听到我的讲解投来赞许的目光,心中很是欣喜,职业荣誉感油然而生;而当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们,纷纷赞叹山西的美丽风光和独特文化时,那种“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我的山西”的骄傲和自豪感更是在心中汹涌。

我享受这样的工作过程,带团的日子虽然很紧张很忙碌,但每一天自己内心都是充实且充满阳光的,我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献在这份职业中。

山西晚报:还记得第一次被客人肯定是什么时候吗?

张晓旭:第一次的时间,的确是不记得了。大概是带团第三年,我带团有了一些经验后,就会陆续收到一些游客的肯定。有的游客会说,小张你咋知道这么多呢?讲得真好!有的小朋友也会不停地夸我,姐姐你真棒,我也要向你学习!

团期结束后,很多游客都会和我保持联系,有些游客会给我寄一些吃的表示关心和感谢。年暑假期间,由于带团比较多,我嗓子有点哑,接待完一个广东的旅行团后,一位团里的广东大叔就给我邮寄来一大箱黄陂。收到游客的东西、得到游客的肯定后,我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值得了,这种情谊让我很感动。

最近几年有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个山西姑娘了不起全国金牌导游员张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