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开栏啦快来看今天辽沈晚报的头版头题
TUhjnbcbe - 2024/8/1 21:50:00
北京安全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txbyjgh.com/

好消息!!!

沧桑巨变的40年

波澜壮阔的40年

砥砺奋进的40年

新时代,新形象,新作为。

为全面展示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按照年初全省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和全省老干部工作要点的相关要求,辽宁省委老干部局特别组织策划了“改革开放40年那些事儿”主题宣传活动并下发通知,旨在进一步组织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心聚力,为辽宁全面振兴发展献策出力!

以老同志之声,书写辽宁大地的蓬勃活力

以老同志之语,重现纵深发展的辽宁血脉

以老同志之眼,展示彼此心中的大美辽宁

改革开放的步伐永不停歇

“改革开放四十年那些事儿”

全面开启

三大板块相继登场

《辽沈晚报》——“足迹·40年40变”

《晚晴报》——“亲历·40年故事”

公号网站——“镜头·40年记忆”

快来看今天的《辽沈晚报》!

40年前,上班靠“11路”走着去

40年后,15口人的家里6台车

从主要依靠步行走路,到凭票买到第一台自行车;从拥挤缓慢的公交车,到手机一点就叫到网约车;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车,到时速多公里的高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感觉地球小了,距离近了,原因之一就是出行方式的巨大进步。根据统计数据,年辽宁城镇居民人均交通费支出5.2元;到年,辽宁城镇人均交通通信类支出为元,增长约倍。


  交通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之一,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回望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交通发展变化,可以从中看出沈阳这座城市的进步和变迁。


  我们将从三位经历改革开放40年的老同志的故事中体会这40年来沈阳发生的巨变。每个人的故事都反映出40年来百姓交通消费的跳跃式增长、辽宁交通运输业的长足发展及城镇居民出行条件与便利、舒适程度的明显改善。

从凭票买自行车到扫码就骑的共享单车

上世纪70年代,谁家有辆自行车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一件事,那时候买自行车不仅要花掉一个人几个月的工资,还需要有票才能买得到。


  年,原抚顺矿务局林业处处长张振生还是一名井下采煤工人,他每天要走上1个小时的路到附近矿井去采矿,“我们当时上班靠的就是‘11路’”,张振生说的“11路”就是他的两条腿。“那时候谁家要是有台自行车可老牛了,我们上班几乎都是走着去走着回。”


  年,儿子要上班了,张振生为了给儿子一个惊喜,找人弄到了当时少有的“自行车票”,花了元买了家里第一辆自行车。“当时家里离儿子上班的地方有30多公里,有辆自行车方便多了。”


  两年后,张振生又从同事手里花20元钱买了辆旧自行车,“终于可以不用每天走着上班了,当时骑着车哼着曲上班可高兴了。”8年后,张振生第一次坐上公共汽车,“当时我家门口只有一条公交线,18路,虽然不能直接到单位门口,但也比自行车快多了。”


  如今,就在大家以为自行车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以另一种方式出现的共享单车又拉近了它与人们的距离。现在很多人如果要去不远的地方办事,都会打开手机在街头找一辆共享单车,扫码就可以骑走。


  相比40年前,自行车已不再是主流交通工具。数据显示,年辽宁城镇居民每百户自行车拥有量为.8辆,到年达.5辆,到年下降到.1辆,年下降到.9辆。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到关于自行车拥有量的数据,取而代之的是汽车保有量。

上世纪90年代,街头上出现了摩托车,这是张振生的摩托车。

79岁买了小轿车一家15口人有6台车


  

在沈阳工程学院退休干部李建国的回忆里,他结婚的上世纪70年代末最流行的婚车就是自行车,新郎在前面骑车,新娘坐在后座上。一辆单车把新娘接回家,这婚就算结完了。等到上世纪90年代,李建国身边有些朋友买了摩托车,“当时的摩托车比现在的小汽车金贵多了,买得起的人没几个,如果能带着一队摩托车去接新娘,那估计都能上报纸头条”。


  进入新世纪,李建国的儿子结婚时,小轿车已是婚车必备了。“讲排场的人都要组个豪华车队,一水儿的好车,我儿子婚礼办得比较节俭,只是请亲戚帮忙出了家里的车组成接亲车队”。李建国在年买了一辆小轿车,是沈阳生产的中华骏捷,现在车龄已经有11年,车况还不错。


  与李建国有同样经历的还有张振生。自从年张振生的儿子买了家里的第一台小汽车以后,儿媳妇、二女儿、三女儿、大女儿都陆续买了私家车。60多岁的张振生也在年开始学车,年,他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私家车,“当时我已经79岁了,做梦也没想到,老了还能开上自己买的小轿车。”


  年,辽宁城镇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2.1辆,到年达到9辆,年达到16.3辆,到年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到21.1辆,是年的10倍。年末,辽宁省私人汽车保有量已达到.7万辆。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张振生从走路上班到有了第一台自行车、摩托车,甚至小轿车。

从招手打车到手机叫车40年总量翻了倍


  上世纪70年代,沈阳街头出租车很少,大部分都停在火车站、宾馆、饭店门前,只有公出的干部和外地来的客人才打车。沈阳最早的出租车是在年出现的,当时沈阳市公用事业管理局拨款购入了10台客货两用的三轮小汽车,随后又陆续购入了4台旧轿车,从此沈阳有了出租车。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退休干部卢鸿良回忆,当时,沈阳街头还有一种出租车叫“大头鞋”,这种车后座要坐乘客的话,得先把前面副驾驶的位置抬起来,后面才能上人。


  那时候,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打车,也打不起车。等到90年代,沈阳街头的出租车渐渐多了起来,但打车的人仍然不多。在李建国看来,每公里三四块钱的打车费相对于每个月几百块钱的工资来说确实有点儿高。


  据统计,从年到年,沈阳出租车由辆增至辆,年增加到台。现在,沈阳约有出租车00台,40年间翻了倍。


  不仅数量激增,现在沈阳的出租车不仅可以招手即停,还可以网上叫车。几乎每个人的手机都有一个叫车软件。在一些人的出行方式中,网约车、顺风车甚至已经取代了出租车。

年9月,沈阳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时,李建国免费体验地铁。

地铁开通前的体验邀请票仍保留着


  要说近10年来沈阳交通的最大变化,那就要提到地铁了。年,沈阳启动地铁工程建设,第二年,地铁二号线动工。4年后的年,沈阳地铁一号线开始运营。年,地铁二号线运营。


  李建国家里还保存着两张特别珍贵的沈阳地铁“邀请券”,这是一号线开通运营时,他和老伴儿有幸免费体验地铁时留下的纪念。


  “上世纪70年代,只有北京有地铁,那时出差或休假路过北京都会特意去坐一次地铁,回到家乡是跟朋友、家人聊天的谈资。”8年前,沈阳有了第一条地铁线路,此后地铁线路逐渐增加,这让李建国十分自豪,路过他家门口的地铁10号线开通运营也指日可待了。


  如今,李建国平时出门大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因为年龄超过了60岁,他和老伴儿乘坐地铁和公交都可以使用关爱卡,享受半价优惠。


  在卢鸿良看来,上世纪80年代沈阳街头不但没地铁,也没有这么多的公交车。年后,沈阳公交线路才开始逐年增多,直到现在,沈阳已经拥有公共汽电车线路条。


  “那时候,公共交通工具主要就是无轨电车,一旦上面的‘大辫子’掉下来了,司机和售票员还要把‘大辫子’举上去。如今沈阳地铁都建成两条了。”目前,沈阳在建的地铁九号线、十号线计划年末试运行,明年4月前后,卢鸿良就可以坐上新开的地铁了。

从绿皮车到高铁不只是缩短十几小时


  如今,人们出行已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内部,坐火车去外省游玩是很多人休闲度假的选择。每年的“春运”让铁路交通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春运”真正成为社会
  上世纪70年代,李建国每次从河南安阳的部队回沈阳都要经历一段长达20多个小时的旅程。现在,多公里的距离,乘高铁只需7小时。但在李建国的记忆里,现在跟40年前比,快不是唯一的变化。


  “那时的车厢空气质量极差,冬天不能开窗,烟民在车厢里吞云吐雾,不吸烟的乘客有苦难言。夏天开着车窗,经常会有阵阵的煤烟涌入,靠车窗的小桌子上总有一层煤灰。”李建国说。


  当时从安阳到沈阳没有直达列车,李建国只能先买票到北京,往往要站上8个小时,然后在北京站办理中转签字,换乘另一辆火车回沈阳,一路奔波,身心俱疲。


  年,李建国再次回到当年的部队驻地参加战友聚会时,他经历的却是网上购票、自助取票的便捷,感受到的是高铁车厢里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座椅。7个小时里,欣赏着窗外的风景,旅行成了一种享受。


  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再到动车、高铁,40年来,火车的行驶速度翻倍,乘车环境也越来越好,在李建国看来这些都是以前无法想象的。 


  从交通工具到健身器材40年变化让百姓更幸福


  在满足了交通工具的功能需求之后,现在,人们又将目光投到了交通工具“玩具化”的使用上。40多年前,凌晨4点、揣着大半年积蓄排队买下一辆“永久”自行车的卢鸿良绝对不会想到,现在他竟会买下两辆均价1万块的自行车来做自己的“健身玩具”。


  改革开放前,自行车是紧俏商品,当年卢鸿良4点多天不亮就去铁百排队才买到一辆梦寐以求的“永久”自行车。这辆车花了他元,而当时卢鸿良和妻子两人的月收入还不到元。上下班、接送孩子、买家具、买秋菜,到处都能看到自行车的身影。这辆一度要上两把锁的“宝贝”自行车,在卢鸿良家服役了十多年。


  年,卢鸿良淘汰了自己刚买两年的弯把赛车,买这车时花了元,是20多年前的近25倍。随后,他花2万多元先后买下一辆公路车和一辆山地车。如今,76岁的他曾把车骑到海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条条公路在辽宁广袤的土地上纵横交错,实现通市通县、通乡通村;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站全部实现ETC车道全覆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从柴油车到新能源公交车,辽宁人民都见证了公交车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沈阳、大连、鞍山等市先后被纳入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


  从招手停到出门前预约,从出行导航到结束行程的网络支付,甚至到即将梦想照进现实的自动驾驶、无人驾驶,交通智能化无处不在。


  十八大以来的这几年,是辽宁交通发展质量最优、群众最得实惠的五年。在群众最密切、最迫切的交通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后,交通的发展更倾向于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在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的基础上,辽宁正努力实现交通行业发展的便捷畅通、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和绿色低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栏啦快来看今天辽沈晚报的头版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