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废后会被安置在哪里?4月22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获悉,经过半年的发掘,考古队在汉长安城北宫一号遗址发现西汉建筑遗址,推测可能是当年安置废后的宫殿。
北宫一号遗址附属西组建筑F4北侧院落图片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
一座主体建筑两组附属建筑的宫殿现身
北宫一号遗址在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街道讲武殿村西北,位于整个北宫遗址的东南部。此次发掘面积为平方米,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考古队发现了1座主体建筑、2组附属建筑、7条排水管道、5个沉淀池或渗井,另有各时期灰坑32个、土灶10个、水井1眼,收集各类文物余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龙国介绍,这次发现的主体建筑位于东部,残存夯土台基及台基外侧的廊道、散水、庭院等遗迹。台基东、南部边缘保持较好,廊道、散水可据残存部分复原,就目前的发掘情况看,这里的建筑与整个汉长安城的建筑格局相似,都有一定数量的附属建筑。
发现的附属建筑与主体建筑东西相连,二者之间隔着一条南北向长廊。东组建筑以东部天井为中心,周围分布着一圈廊道和房间,还有一个长方形院落。西组建筑天井南侧有一间土坯地面的房间,沿天井西侧有一条南北向铺砖通道。推测在该组建筑之南,应该还有一组建筑,但目前只发现一间房屋的局部。
发现了汉代储存食物的“地窖”
除了建筑,考古队还发现了7条分布于附属建筑区的排水管道,有2条圆形管道、4条五角形管道和1条砖砌管道。
徐龙国说,这些排水管道有的是在建筑之前作为预埋铺设的,有的是在建筑使用过程中或废弃后修建的。沉淀池或渗井都与排水管道相连,雨水及生活用水先行经过沉淀后排出建筑之外。东、西两个天井之间也铺有排水管道。结合此前在汉长安城遗址曾发现的大型排水设施看,整个汉长城在当年修建时,对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规划还是很超前的。
此次考古队在遗址内发现的灰坑时代从西汉早期到近现代都有。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汉早期灰坑中,有的形制规整,四壁抹泥。徐龙国说:“这样的灰坑我们以前也发现过,处理得如此精细一定有特殊用途,根据大概形制,我们推测应该是储物用的。这一次我们发现的这处结构完整的灰坑,它不仅四壁经过处理,上面还有一个盖子,这应该是当年存放食物的储藏坑,类似现在的‘地窖’,起到长久储存和保鲜的作用。”
这里十六国时期或曾驻扎过军队
在主体建筑台基及附属建筑区,考古队还发现了大量的灶址,形状呈圆形,有火门、火膛及烟囱,属于埋锅造饭留下的遗迹,有的是成组分布的,也有单个或两个存在的,徐龙国说根据已发现的各种信息判断,这些灶址的时代应晚于西汉、新莽时期,大致在十六国、北朝时期。
在晚于这组建筑的遗迹中,可能还有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房址。目前地面建筑已不存在,地下保存一个方形深坑,坑内有当时的建筑材料,坑底有踩踏面。
一个皇家宫殿遗址区为何会发现如此集中的灶址?徐龙国说:“根据分布形态判断,这应该是大量人口密集生活的痕迹。我们推测,这个地方在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的属性已经发生了变化,或是有军队在此驻扎过。”
这可能是安置废后的宫殿
一号遗址虽然位于北宫的东南部,但靠近未央、长乐两宫,且建筑规模较大。主体建筑及附属建筑的夯土中普遍夹杂西汉早期的建筑材料,考古队推测建筑应建于西汉中期。在建筑院落及地表发现了几十枚王莽钱币,说明该建筑一直使用至王莽时期。而这些发现与文献记载北宫修建于西汉初期、汉武帝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一直使用至西汉末期相符。
但北宫一号遗址的夯土质量较差,主体建筑的廊道、散水不宽,础石不大,附属建筑地面铺土坯,很少见到其他西汉中晚期宫殿建筑所常用的文字瓦当,这些现象说明北宫一号宫殿建筑的等级较低,这可能是安置废后的宫殿。西汉早期的惠帝皇后张嫣、中晚期的成帝皇后赵飞燕等都被废黜,或寡居于此宫。
(图文转自:《西安晚报》电子版原文发表于:《西安晚报》年4月23日第08版)
责编:荼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