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给孩子把尿时吹口哨,到底好不好
TUhjnbcbe - 2025/2/3 11:03:00

为了帮孩子“顺利排尿”,“吹口哨”似乎成了父母带娃的一项“必备技能”。

每次在公厕,总能遇到妈妈领着孩子,边吹口哨边催促孩子尿尿。几次反复尝试和努力后,孩子终于“哗啦啦”地一泄倾池。

图片来源:网络

全国统一带娃把尿姿势:吹口哨!

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为了预防孩子尿裤子、尿床,所以就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间隔,定时给孩子把尿,而不管当下孩子是否真的想尿尿。

这也就出现了接下来的问题,孩子原本尿意不强,但是还要尿,怎么办?什么能刺激孩子的尿意呢?于是大家发明了“给孩子把尿时吹口哨”这波神奇操作。嘿,还别说,真挺管用,每每经过家长几声“嘘嘘”后,孩子就爽快地尿了出来。于是,这个“秘诀”被口口相传,留存至今:吹口哨把尿,一吹就尿!

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吹口哨会想尿尿?

口哨的音频高,在耳旁吹,会刺激耳膜,使人产生交感神经反应,汗毛直竖的感觉,引起打尿颤及排尿。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个经典的实验:每次在给小狗喂食的同时打铃,久而久之,如果听到铃声,即便没有食物摆在眼前,小狗也会分泌唾液,这就是“条件反射”。

如果家长每次给孩子把尿时都吹口哨,就会使孩子潜意识里形成“条件反射”,听到口哨就想尿尿。

吹口哨引导孩子尿尿,到底好不好?

图片来源:网络

口哨的声音较为尖利,会使人产生紧张的感觉。一般而言,人处在应激状态(烧伤、大出血、精神紧张等)下尿量会减少,甚至排不出尿,这是因为位于脑干的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被激活,体内产生了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作用于肾脏和膀胱的逼尿肌,使尿量减少。这对保存体内的水分是很有好处的。

但是,大部分时候,口哨引起的紧张感程度较轻,往往直接作用在位于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使得这些部位的神经元兴奋,引起尿意或强化排尿反射,使人容易尿出尿来。有时候,大脑对于这种暗示和刺激过于敏感,以至于短时间内上厕所次数明显增多,尿量却减少,而泌尿系统本身并没有出现病变,这就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性尿频”了。

如果宝宝不想尿,家长千万不可强吹口哨,强迫孩子使劲排尿。

如何教孩子独立如厕?

图片来源:网络

说到底,家长“嘘嘘式”带娃如厕,还是因为孩子缺乏自我如厕意识和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及早地培养孩子独立如厕的能力,让孩子不用再被“嘘嘘”就能独立排尿呢?

儿童上厕所排尿、排便是生活自理的基础环节。正常儿童在3岁时,大多数都能独立排尿,4岁时,能独立排便,6岁时,已明确地知道应当(必须)在厕所里排尿、排便。孤独症儿童由于感知上的障碍,常常在排泄、如厕方面出现问题,甚至出现令人头痛的异常做法(如不去厕所,不蹲厕所、尿频、便秘、脱光衣服大小便等)。

1

给孩子建立“如厕链”

①感知及传达

●有便意——感觉到自己要大、小便。

●会传达信号——能用蹲下、手摸裤子、行动突然停止、发呆、打寒颤、咬牙等非语言的动作表达便意,传达别人。会说“尿尿”等语言传达信号。

②选择场所

会上厕所或寻找厕所,等待到厕所里后再排便。

③便前及便后处理

能在便前脱下裤子,便后使用手纸擦净-穿好裤子-冲厕-洗手后走出厕所。

2

如厕问题的处理及训练

图片来源:网络

①训练时,把握技巧和原则,要细心观察,及时提醒,辅助到位,持之以恒。

●细心观察。观察了解排泄之前的表现以及特别反应(异常反应)。

●及时提醒。发现孩子有便意时,及时提醒他“上厕所去”。说话时,要以平静自然的情绪,面呈微笑,以避免孩子排便的紧张。

●辅助到位。当孩子不会如厕时,应带他到厕所辅助他如何使用便具,如厕方式步骤等,同时夸奖他“真棒”“对极了”。让他明白或感受到这样做是“正确”的。

●持之以恒。在反复辅助训练后,要逐渐减少辅助,不断地训练,以达到孩子能独立完成如厕。

图片来源:网络

②建立良好、规范的如厕行为,用“正强化”的方式,训练孩子规范如厕。

●及时夸奖

当孩子有正确反应如厕的行为时,马上夸奖说:“真棒!”“真是个好孩子!”若孩子无正确反应如厕行为时,要平静,不要去批评,更不能大呼小叫地说:“快去呀!”“脱裤子!”催促孩子。

●分步夸奖

依如厕规范三个环节,分别训练,成功一个环节就奖励他。

●奖励兑现

在训练要积极采用社会性的精神奖励,但如果应许物质奖励承诺时,一定要及时对兑。

●衷心夸奖

用“心”去感动赞许他,用愉快的心情和使人感动、珍惜的表情去夸奖孩子,可能效果最好。

图片来源:网络

③对孩子遗尿便的处理

当孩子尿床、尿裤或随地大小便时,请不要大声叫喊和责骂,更不能拖拽或拍打。你应该平静地收拾场地,帮他替换好衣裤,然后用目光或严肃的表情对他说“不好,妈妈不喜欢这样”。

并告诉他厕所的位置“要在厕所里尿”,也可以用刺激的奖励物展示在他面前,然后移走说“不给你了,因为你尿裤子”。让孩子明白“尿裤”是不能得到奖励的道理。

图片来源:网络

④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如厕环境

为减轻孩子如厕的忧虑或恐惧,须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如厕环境。如便具、坐盆的清洁、卫生;便盆的稳定、舒适与方便;冲洗设施使用方便等。也可以设置些让孩子感兴趣的图片、装饰品等,激发如厕的自觉性,并按规范养成进行如厕自理的习惯。

孤独症孩子在躯体接触方面普遍的反应不是很强就是过强,有的孤独症孩子非常敏感,还没有接触到身体或只是暗示,就会产生反应强烈,有的孤独症孩子非常迟钝,不论你触碰身体的哪个部位,都无动于衷。

图片来源:网络

这时我们应该采取对孤独症孩子全身的肌肤进行轻抚按摩,可以借助于按摩球等工具,这样刺激孤独症孩子的皮肤,让躯体接触反应过强的孩子降低敏感度,而让躯接触反应过弱的孩子增强敏感度。

训练及培养孩子正确的如厕习惯,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坚持,细心观察和陪伴,及时鼓励与强化,相信我们的宝宝很快就能独立完成如厕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给孩子把尿时吹口哨,到底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