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马静慧牟静萍通讯员张然
在去年的第三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创新创业大赛中,欧洲、美洲、亚洲、澳洲等4个海外赛区和南方、北方2个国内赛区,聚焦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个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报名参赛,决赛共评出48个获奖项目。陈海团队的“射频感应等离子体技术生产3D打印合金粉”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在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组获得三等奖,也是获奖后迅速完成落地及实现投产的优秀企业之一,目前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注册、生产已有一年。
项目优势赢得市场青睐
早在项目报名结束后,许多优秀的项目团队就开始陆续和济南市各区县政府工作人员接洽。陈海告诉记者,参加第三届大赛让他们得到了历练,园区工作人员也给予了他们很多指导。“包括申报表格填写和PPT的完善,在参加预赛前还给我们做了模拟答辩。模拟答辩过程中,专家给予我们很中肯的指导,这些指导在我们正式的答辩比赛中起到了很大帮助,真的很感谢他们。”
据介绍,陈海是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他带领团队在射频感应等离子体制造3D打印合金粉技术和设备上的研究取得很大突破。其自主研制的射频感应等离子体设备在原有氩-氢等离子体球形钨粉、球形铌粉等3D打印用粉正常生产和销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医用低氢含量(氢含量小于5ppm)氩-氦等离子体球形钽粉,球形钽粉主要用于3D打印人体骨骼修复,并实现了球形钽粉的正常销售,扩大了企业产品应用领域。
陈海说,“我们不仅在技术上高于一般的气雾化技术,同时我们的成本上也低于他们,这造成了我们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也就是我们的性价比较高。”
贴心政策支持顺利落地
“前期我们也对整个市场进行了摸索,在去年疫情刚刚稳定时我们就来到济南,济南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地处京沪之间交通便利,而且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人杰地灵,所以我们决定在这边落地。”目前,该项目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落地并配备平方米的厂房,技术产出平均每个月在1.2吨左右,产值在万上下。据介绍,厂房内这台感应等离子体设备,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正在运行的、具有产业化能力的机器,由于市场上供不应求,很快将会再增加第二台设备,厂房内有预留的空间和产地。
陈海表示,“万事开头难,在前期对于任何一个创新创业企业都比较缺乏自信,但通过这次大赛获奖并落地,济南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同时园区给了我们许多指导和设施配备,免去三年的厂区租金,还包括给我们介绍一些融资的渠道以及在济南3D打印行业相关的客户资源。”
据了解,该项目被济南市列入“5”引才倍增计划,陈海被评为济南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D类(市级领军)人才。谈到项目的应用领域,陈海介绍,目前产品主要用于生物医疗、航天航空两个领域,在未来要扩展到汽车等领域。客户除了央企和大型国企外,还进一步拓展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开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中,汲取3D打印前沿技术信息,为企业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发展未来可期
“当时参加这样一个高水准的大赛还获了奖,又顺利落地,我们都非常兴奋。落地后园区提供的‘帮扶’服务,帮助我们申请知识产权,无形中也提高了我们的声誉,现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客户在追着我们要。”陈海表示,今年希望能达到万的产值。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产品销售万元,实现纳税26万元。持续投入资金万元,用于设备和技术改造。另外,目前新近申请的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有6项目,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拟申请国际专利(PCT)2项。
作为在上海学校还有些工作的陈海教授表示,“济南给予50万人才住房补助也是很吸引人的,人才服务金卡能享受许多项生活服务,住房补贴也是在其中的,十分便利,安居才能乐业,我也打算在济南购房,我和整个研发团队的工作和生活也将以济南为主,同时也想在济南去申请一些科研项目进行提高,继续向前走。”据了解,济南“泉城人才服务金卡”是全国首创可存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