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夜语一座城的品格和颜色
TUhjnbcbe - 2025/8/1 19:52:00
                            

为一棵柳树辟园

美国作家怀特先生的《这里是纽约》中写到曼哈顿的一棵老柳树,经年风吹雨打,坚韧地生存着。怀特先生说,这棵树象征着纽约。每次看到这棵树,他都在想:必须保护这棵树。它一旦消失了,什么都消失了。

无独有偶,也幸运之至,亦弥足珍贵,薛家湾有这么一棵柳树。树龄逾一百六十年(保守推测)以上,树干直径越过四米六。

它是薛家湾的祖母。这棵现在被废弃零件和油污包围的老祖母,伸展的枝杆被一座小楼挡住,生存受到了危险。

如果一座连慈祥的祖母都不能善待的城,不论它的经济体量多大,物质文明如何发达,有多少值得炫耀的成就。如同一个数典忘祖的人,皆要受到唾弃。

这也是一枚活化石。它保存着一个地区的生命史,是一部活着的史书,一棵综合研究地区百业发展、百科进步的百宝树。

为它辟园,让这颗活着的“灵魂”,成为城市的地标,生命的丰碑。用这座城缔造的奇迹,为它培土浇水。用这座城缔造的财富,为它辟一个园,这座城会攀上文明的顶峰。

为它辟园,历史和发展,将把这个时代铸进丰碑,成为一个时代文明的纪念碑。

你守护了历史,历史也纪录下你。

铅华横斜

因煤炭而发韧,以煤炭而闻名,煤炭促成了薛家湾作为一座城的整体构思和策划。因此叫煤城。南山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就唤作煤海明珠。这隐喻了薛家湾的城市属性。

按理,这该是一座弥漫着工业文明气息的城。在它的街道上,有一座用矿用废旧轮胎为材料打造的雕塑,这是迄今为止,最具工业化标志的符号。最繁华的兴源街上,也有二三尊产业工人的造型雕塑,孤零零的与这条街的气氛不协调地兀立着。这个游离,可以看到整体文化与这座城的分离。薛家湾,缺一个鲜明的文化主题和基调,这个现象值得深思。

以湾命名的这座城,先天有着农业文明的气质。工业建设,只是在景观上改变了它的形象,具有农业文明倾向的生活方式,依然带给市民最大的实惠和安慰。这深刻影响了这座城,它的气度和体量始终徘徊在一个既定的空间里,连雷池的边上也看不到一个探寻的脚印。

迄今为止,薛家湾是中性的。这个中性,是文化的平庸消解了经济的活力后,形成的一种平衡。它葳蕤的路径,始终扑朔迷离。

薛家湾的市民领风气之先形式大于内容,少有创造性行为和开路先锋,大多数人接受温暖而平庸的日子,追求低成本的生活。城市整洁而干净,什么时候雄心和激情蓄积起来了,准确而生动的命名和描述才会诞生。

焕然一新的薛家湾,时光后也有风雨的遗迹。历史的发现,往往是在结束或消失之后,它最好的命运,还是沉埋起来好。在薛家湾你不会对历史有很多想象,因为在这个地方,真正强大的是它的现在和今天。薛家湾是有气度的,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是诚恳的。从历史上看,这就是一个有容量的地方;从地理上看,从汉代起,就是个得风气之先的所在;从文化看,包容是它的起点,也是它的落点。延续二千多年,它依然鲜活、迷人,这是生活本身和这方水土的魅力。一座城总有它坐落的地方的地气,而这种地气又影响了它的行为、气质、风俗,这是它与生俱来的胎气。五湖四海的人到了薛家湾,很快就会融合于这方水土,像一滴水落进了大海。这是薛家湾了不起的一种能力,这样的涵养力也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似乎连操着南腔北调的不同人身上的地气也失去了基元。汇聚一炉,这正是薛家湾的襟怀,是它的历史,也是它的现在,亦是它的未来。

很难想象,三十多年前,薛家湾仅是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山村。用神话来描述它的发展,大抵不会离谱。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活力,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结果。一方水土投缘于一种气质,非偶然,连山水也要经受它的浸润,山水又反过来灌注输入生命一种充沛的元气。好山好水才能养好人,出好人,这才是一个地方真正的魅力。有什么样的人,便会有什么样的山水和城市景观。

我常常想,薛家湾何以有如此强大的容纳力,二千年里,大大小小有八九个民族曾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也都或多或少留下了他们生命的痕迹,更多看不见的痕迹沉淀在它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雕刻着这片土地。文化的认同,是承传既久的基础和保证。何以襟怀,不必说海纳百川的大话,其实就是每个人的举手投足,待人接物。小到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文明的细节体现的越纤细,一个人的气度愈宽阔。一个地区亦如是。

尽管这座城至关重要的高度尚未抵达,但这座城有一种沉潜的不腾达的品性,这保证了它生长的规模和方向。这座城是温和的、宁静的、也是美好的。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们一直致力于打造这座城的工业化、现代化。作为自治区县域经济的翘楚,将资源秉赋和生产方式以一种终极的绿色的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无疑是一条自我革新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努力所追求并实践的新能源创新的意义,它的探索犹为可贵。

煤海上的航标

早几年写文章,曾经提出一个视觉观点,准格尔有两种颜色:黄色和黑色。这个视觉观点后来被很多人拿去用了。

如果给这个视觉观点找一个合适的阐释地,最好的立脚点莫过于薛家湾了。

一座城的生活方式、精神记忆、文化符号都是历史的累积,某种意义上决定着这座城的未来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

无庸置疑,薛家湾正行进在现代化的路上。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未来的一个时间过程。它是过去和现在之间的一条通道,每个地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完成着现代化的实践,既无固定模式,也无技术标准,甚至也没有理论依据。

薛家湾的崛起,得益于黑色,也即煤炭。传奇中的薛家湾,则屹立在一片黄土地上,与黄河依偎在一起,既黄色。仿佛历史性的累积与设计,完成了一个华丽的直体向上,一跃成为冠军。一座城拔地而起,犹如一座航标,它的每一缕光,都预示着这个地区能量的一次释放。

煤海上的薛家湾,沿塔哈拉河两岸展开的城市建设,街道起伏,市容错落,人却淳朴憨稳,这也许是大自然与人的一次完美黙契。在这座城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语言现象,南来北往的人,都放弃了自己的方言,选择了一种不是普通话音的普通话,每一个人都是这座城的主人,这很了不起。

这是一座航标式的城,不管你最终去向哪里,你经过了这块海域,你就看见了它的光芒。你的目的地,或许不是它,但它给你一个方向,你可以进到更宽阔的水域。这可能就是薛家湾的意义。

一念涓埃

以树为神,这是准格尔人的一个传统。薛家湾也不例外。

薛家湾还未成为一座城时,乌兰苏木图河洪水成灾,小小村舍,阡陌房屋时为沼泽。后来人们缘塬居高,薛家湾最早的公共建筑供销社,就建在村子较高的一个土塬上。这是薛家湾三十年前的一个经济中心。后来,改水分流,乌兰苏木图河成无波之沟,人们择岸筑屋,毗邻而居。过去,薛家湾是准格尔东大门的前驿,来来往往的商旅,经歇于此。塔哈拉河由西贯东,西风荡涤而入,一川尘沙。小村矮爬爬地窝在一处阳湾里,本来欲依川就水,无奈黄土深竖,沧桑未善,流竭为川。梁、峁、渠、沟、塔,水土流失严重。

薛家湾人不唱漫瀚调,也没有自我陶醉的性情。可能是地理空间相对封闭,务农为生,不事商榷,-抔抔黄土掩埋的是一个个安分守己的灵魂。很多年前用土块擦屁股的薛家湾人,现在用温水自动冲洗器,这个变迁悄然而至,亳无落差。正是这一特性,成就了薛家湾人的当代生活,无缝衔接的好处是不动声色,岁月安好。这是-个一夜涅槃的地方。

许多初来薛家湾的人,会说出很多没想到。最惊奇的是精神上的少瑕与物质上的丰饶。城市化的覆盖无所不在,但传统道德的存储依然深厚。这使这座城的天空高远蓝澈,风骨和神韵别出另样。

薛家湾是一座年轻的城,薛家湾的年轻人却好用一个词:爷怎么怎么!常常可以听到年轻人说:“爷的城!”

有爷的地方应该是年深日久的,有其根基性的东西。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它的根基却深卧黄土中,它诱发了一种气势。比如它的民歌《天下黄河》、《北京喇嘛》等的名字,就藏蓄着这种气势。

薛家湾的历史很简单,从寨子圪旦遗址到阳湾遗存,先民于兹,生息繁衍,地气氤氲势必汲人。走在一汪煤海上,栉风沐雨而来,沉沙留金而去,这何尝不是一种极致。

坐墨堆雪

把煤称为石涅、石墨的时代,薛家湾草木葳蕤,百兽竞出。

地域的富庶发达,有自然优势和漫长的传统积累。薛家湾的富饶,不过是大自然因果的代谢,历史的延续而已。

薛家湾的营城直截了当,工业文明催生的花朵,色缺姚黄,秀少娆娆。上天的偏爱并非一切,也不是万事大吉。小心翼翼的策划和守护迫在眉睫。

从高空俯瞰,东面是一条大河,纵切于沟壑,西、南、北三面是起伏的丘陵。没有任何优势的随处可见沟壑交冲之川,裸露的丘陵之上呈现了一座城郭。河是大河,黄河,一条著名的大河。丘陵也不逊色,黄土高原最支离破碎的地方,水土流严重。“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一枝花”曾经香动海外。

薛家湾与煤连在一起,处处采场。这个迄今为止,被人类剥离去温暖地表土最多的地方,工业园区更像一个实验区。回土造绿形成的工业小平原,正改变着亘古的地理秩序。这是人类追求富庶和幸福的实验,无可厚非。这样说来,薛家湾是人类文明或者说工业文明的一个样式,它的每一种实践,都有拓荒的意义。所有的拓荒英雄都值得崇敬!

一座多煤之城,常常被人告知,你的脚下踩着煤,床下压着矿。这种描述既确切又惊奇,它是薛家湾的一个城市意象,并作为一个象征或记忆留给未来:这就是薛家湾。

30年弹指一瞬。如今薛家湾群楼林立,村迹却尚可寻,村情村俗犹在市城中游弋,不经意间便会露出淳朴的底色。去城七八里,视听依是农耕文化的领地,固执地保留着它曾经的属性。现代工业化的进与守,正是一部改革开放的演变史。

如果给发展的空间一个色彩归纳,或者说给梦想留一个空间的话,那么这个空间最期待的色彩,便是黄、黑两色之上,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绿。这样的福祉,才是永恒的造化。

石墨堆雪,既是梦想,也是必由!

作者:王建中

编辑:杨艳

更多新闻

通告

关于黄河滩区禁种高秆农作物等有关事宜的通告

1
查看完整版本: 夜语一座城的品格和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