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拍的魅力
新民晚报“街拍”栏目创办整3年,如同一个成长中的小姑娘,她越来越有魅力了。回看年“街拍”栏目的照片,我们又一次被深深地吸引,深深地打动了。
街拍的魅力在于时效性。很多照片都摄于第一时间,来自第一现场。如雪天铺草,街头救人,碰瓷耍赖等场景,如果不是拍摄者就在现场,哪能记录得如此准确?我们不能不佩服新民晚报的专职记者,在这躁动的年代,没有一味地追求所谓的轰动,而仍然能踏踏实实地街拍平凡的新闻。我们更佩服新民晚报的决策者,通过“街拍”栏目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民间街拍者,他们总是能及时地抓到鲜活的新闻。
街拍的魅力在于贴近性。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百姓,是街拍的天然属性。无论是石库门的别样风景,还是学生专车的潜在危险,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人们早已见怪不怪,熟视无睹,但只要在“街拍”上一亮相,这些百姓的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立刻会引起人们的特殊
苏春生摄见报日期:年9月5日
11、《“考眼力”小火车》
南京路步行街上,一辆停在站点上的观光“小火车”车身上画着红色的窗框和红色的椅子……游客陆续上车后,一幅奇妙的画出现了,游客上半身与车上的画基本吻合,游客或看书、或打电脑,形成了静与动、明与暗的有趣对比,车开了,也成了南京路步行街上一道流动的风景。
*伟助摄见报日期:年9月27日
12、《防走失新招》
日前,我在豫园广场看到了有趣的一幕: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来这里游玩,为防止孩子在茫茫人群中走散,这位妈妈想出了一个新招——用一根布带子分别系在自己和孩子的腰间。这样,孩子一直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既省去了一份担心,也不影响购物,看到心仪的景色还不忘让孩子拗个造型来一张。
沈洪摄见报日期:年10月19日
13、《另类撑伞》
下雨天撑伞,对于保安来说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动作,在站岗的同时,还要手拿雨伞,保持动作不变。这名保安脑筋急转弯,想到了另一种撑伞方式,令人忍俊不禁。
李铭珅摄见报日期:年10月23日
14、《男童意外走失众人热心相助》
日前,桂林公园里一位男童与爷爷走失。一位热心阿姨发现孩子的异样,和众多游人一起安慰男童。公园播放了寻人启事,警察也赶到现场,终于,孩子的爷爷现身,皆大欢喜。整个过程中,热心阿姨不离不弃男童,坚持了半个多小时。她的女儿为了不给母亲添乱,安静地待在一旁。母亲乐做善事,女儿耳濡目染,不经意间在其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一颗关爱他人的种子。
徐正魁摄见报日期:年10月25日
15、《“奇葩”物品占车位》
日前,在杨树浦路近上海原锅炉厂路边看到一“奇葩”现象,远看像是事故现场,近看是破旧非机动车。据路边一店主说:“这是占车位用的,怕车位被别人占了”。“这车位收费吗?”“不收!”在停车位紧张的上海,这无疑是自私自利行为,且有碍市容。
陈明松摄见报日期:年12月1日
16、《街头“背米”巡游?》
新年即将到来,细雨濛濛的新天地出现了一群背着“米袋”的美女,列队款款而行的模样吸引路人的注意。本该是圣诞老人背着袋子满大街行走的日子,却出现了如此“快闪”式的行为艺术。这样的时尚创意真是夺人眼球啊!
杨建正摄见报日期:年12月27日
17、《爱心“助抬”》
日前,一位外地来沪旅游的残疾老太在女儿的陪伴下,坐着轮椅来外滩观光游览,但在上台阶时犯了难。两位素不相识的年轻游客看见了,立马伸出了援助之手,协力将老人连轮椅抬上了观光平台。老太太十分感动:“大上海就是不一样,好心人真多!”
马克潮摄见报日期:年1月9日
18、《共享单车当护栏》
在人民路、方浜中路口,施工人员在人行道上一个窨井里铺设电缆线,为了安全,他们把两辆摩拜自行车放在洞口作为安全护栏使用。
邹成栋摄见报日期:年1月19日
19、《71路中运量公交线开通违法行为频现造成隐患》
上海第一条中运量公交线71路日前开通试运营,备受各方
20、《外滩上演瑜伽秀》
近日,一群外籍华人和外国友人在上海外滩表演瑜伽技巧造型,难度相当高,引来围观人连连称好。
林丰摄见报日期: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