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书缘相亲会创办十四周年庆⑦
《新民晚报》万松书院搭鹊桥(.7.4)
为父母为孩子填写征婚单本版摄影李忠
在传说中梁祝同窗的地方,
两千父母“越俎代庖”为子女牵红线——
万松书院搭鹊桥“相亲角”里好热闹
特约撰稿周春燕本报记者汪一新
传说中,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在万松书院偶遇了不解风情的梁山伯,同窗三年心生爱意,引出了一段关于爱情的千古绝唱;最后,他俩以“化蝶”来控诉和反抗封建社会家长们的包办婚姻。
时隔年,杭州西子湖畔的万松书院依然书声朗朗;近日,还以“爱情”的名义搭起了一座“鹊桥”,数千父母“越俎代庖”赶来为子女相亲——难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开始流行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新闻,也是一个值得议论的话题。
相亲角出乎意料受欢迎
6月18日上午8时,杭城的气温高达38℃,西湖边的游客不怎么多。但此时,位于万松岭上的万松书院却是一副闹猛的场面,这天是万松书院“相亲角”第一次举行活动。
说是“相亲角”,但前来相亲的却不是未婚单身男女。主办方突发奇想,打破男女相亲的惯例,主张让未婚单身男女的家长们先来“对对眼”,于是,家长们便瞅到了当地报纸上一个豆腐干大小的广告,赶到了万松书院。
主办方考虑得很周到,特意在活动前准备了50张牌子,其中25张红色牌子,发给女孩子的家长,25张蓝色牌子,发给男孩子的家长,这样一来,大家不必开口就可轻松辨别“男女”。
哪知,从当天早上7时多开始,一直到中午12时多活动结束,陆陆续续赶来的家长们居然超过了位,公园里原本准备的百余张椅子也不够了。但是家长们似乎也不在意,找块石头将就坐下,就忙着给自己的子女张罗。
因为有共同的心愿,大家也不隐藏自己的想法,一位陈妈妈说,从报上看到活动的消息,自己兴奋得一个晚上都睡不着,就盼着天能快点亮,仿佛天一亮,一个女婿就会站在面前了。吴先生则是特地从郊区赶过来的,他毫不掩饰地说:“为了女儿的事,我常常失眠,你说养个孩子多操心,小辰光怕她吃不好,长大了担心她学习,再后来要关心她就业,现在么,找个对象也介难,唉!”
半天一眨眼就过去了,家长们都觉得时间太短,于是,万松书院的负责人拍拍胸口说,以后,每个周六上午,这里都定期举办家长相亲见面会。家长们都拍手称好。
有了第一次因来人太多措手不及的经验,主办方特意赶制了张牌子,以备第二个周六活动时发放。结果,6月25日“相亲角”第二次活动时,前来参加的家长人数居然达到了余人,差点把万松书院给挤爆了,这样的阵势再一次出乎主办方的预料。
家长们真的挺“心急”
在万松书院石阶右侧,挂在树上的一张纸板引起了许多人好奇。纸板上写着:杭籍独生女,年生,身高1.60米,年薪5万,有私房两套,爱好文学、游泳等。优点:智商高;缺点:不善烹调。
挂牌子的人姓沈,牌子里提到的正是其女儿。他说,虽然自己的女儿年纪还不到大龄青年,但找男朋友总不可能一谈就好的吧,怎么也得谈上二三年才能结婚吧,女儿现在25岁,再过几年二十七八,就是老姑娘了。所以,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
据主办方说,如此“心急”的家长真不少,有一位母亲,女儿20岁刚刚考上大学,她就跑过来物色对象了。
当然了,这些毕竟是少数,参加活动的大多数是大龄青年的家长。陈女士夫妻俩都是大学教授,事业生活样样顺利,可就是家里两位千金,让二老烦恼不已,大女儿38岁了,小女儿31岁了,两人都没男朋友。
陈女士手里拿着姐妹俩的照片,伤感地说:“我真是吃不好来睡不好,你说蛮好的一对姑娘,就是找不到对象,我和她爸身体都很好,经济也很宽裕,谁家儿子娶了咱家女儿也不亏啊,怎么就这么难呢。”
语音未落,陈女士便抹起了眼泪,周围人纷纷上前劝导:“别哭别哭,我们还不是一样,这种事靠缘分的,不要太急,总会有的,总会有的。”
看到陈女士这么忧伤,边上的吕女士控制不住自己了,她的儿子也已38岁,但天生长得矮小,尽管良心蛮好但外表吃亏,以致找不好对象,“盼星星,盼月亮。我做梦都希望早点有位媳妇进我家门。”吕女士逢人便说。男方拿蓝牌女方拿红牌
男方家长拿蓝牌,女方家长拿红牌,放眼望去,红牌明显要比蓝牌多得多,于是,举蓝牌的家长都变成了香饽饽。
哪儿工作?身高多少?
这样的问句家长们用到的频率最高,如果答案对胃口了,家长的兴致就提了上来,于是,像熟人一样拉拉家长,谈谈儿女,谈谈生活,还抨击一下婚介公司不可靠。谈着谈着觉得有发展可能,于是彼此留下电话号码约定再联系,家长们跑来相亲的目的也算是达成了一半,不过,要达成这一目标,还挺难!
“我的女儿很优秀的,从小爱读书,大专毕业后,又自学专升本、雅思,去国外读了一年的硕士,之后自己开了家公司,可因为一直为事业打拼,把自己的终身大事给耽误了,今年已经35岁了。”一位妈妈逢人便如数家珍地夸着自己的女儿。
在相亲会上,像这位妈妈的女儿一样学历高、薪水高、年龄高的“三高”女生并不在少数。或许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研究生学历、年龄在28岁以上的女生都成了“婚姻困难户”。
“女孩子本科就差不多了,再高就难嫁了。”这是挂在很多家长嘴边的一句话。这边女方家长在喊女婿难找,那头男方家长也是有苦难言。这种事可不能让孩子知道
年龄、身高、学历、工作都是硬指标,也是父母们挑选的主要依据。在现场,各路家长无一不为了这些问题努力打听,单刀直入也好,迂回渐进也好,总之要在儿女和对方见面之前把好关,筛选清楚。一碰到有比较合适的,他们就赶紧交换联系方式,约好保持密切联络。不过对于到底能不能成功,他们也显得比较理性,表示家长看中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儿女见了面之后能不能对上眼,还得看他们的缘分。
这孩子的婚姻大事,数千家长聚在一起相亲,能有多大的成功率?孩子们认可家长们的这一做法吗?有意思的是,来相亲的父母十有八九承认自己是瞒着子女来的。
“他们自己是一点都不急的,要是他们晓得,肯定会跳起来说我们‘背’的。这格事体可不能让他们晓得,要是找着合适的,我们还得想办法怎么让他们见面呢。”家长们笑着说。真是“皇帝不急急太监”。
对父母们的“好意”,儿女们可不领情,在第一次活动中,就有一对父母相中了另一对父母的儿子,巧的是两户人家还都住在一个小区,于是互留手机,相约让孩子们见面。哪知孩子的面还没见成,女方一家就为这事吵翻了天,女儿嫌父母“老土”,死活不肯去相亲,两老也很委屈,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一时间搞得家里气氛很紧张,好几天家长与孩子之间都不说话。
父母亲该不该操这个心?
为了给家中大龄未婚子女找个合适的对象,数千位互不相识的父母聚集在一起,这在杭州是从来没有过的,可能在全国也不多见。事情传开后,也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新鲜事儿,说法褒贬不一。
赞成的市民说,这些家长之所以急于为子女择偶,主要是因为现代人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大,竞争太激烈了,稍有松懈,就有可能落伍。孩子们整天忙,哪有时间谈恋爱,就算找了朋友都没有时间去培养感情。再有,就是交友的圈子小,现在是个网络世界,孩子们接触外界的机会比以前少了,让这些年轻人想找朋友而无处可找。所以,家长们不妨先见见面,双方有了第一层了解,信息相对真实,还可以为孩子把一道关——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嘛,从家长身上,也可以看出他们教育的子女好不好了。
“替孩子找对象简直是瞎操心,这和以前包办婚姻有啥区别?”也有市民发表了反对的意见。他们认为,两代人对配偶的选择是不一样的,父母亲择偶时,多注重对方的人品相貌、家庭出身、工作单位、经济收入等,但年轻人一代更注重自己的感觉。父母亲认为感情是可以培养的,年轻人却认为有感觉的话,看一眼就能感应到了。对儿女来说,婚姻并不是他们的全部,他们还有事业,有更宽广的生活空间。
且不论父母替子女相亲是对还是错,但从参加人数的暴增上来看,社会对这一块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婚姻这件事似乎有“轮回”的感觉,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难道又会回到父母牵线的古老传统?现代人的爱情与婚姻,到底需要哪种方式呢,真是值得人们思考。
既然来了,就多看几篇:
“西湖月老”和他的万松书缘(.10)
和大家聊聊相亲会的话题(.6)
万松书缘十周年精彩回顾(.6.18)
《浙江日报》追问“父母相亲会”(.7.29)
《中国青年报》新相亲时代(.6.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