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症患者透析治疗记
掌上乌鲁木齐
/8/:07:39
文/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梁淑芳
24日,星期一。是韩馨(曾用名)透析的日子。
7时55分,家住克拉玛依西路的她来到楼下。那里,金阳社区工作人员董燕已开好特殊车辆外出证明等待了。
“小董,又辛苦你们了。”57岁的韩馨笑着上了车,目的地是新疆医院。“韩姐,你身体好了,我们都开心。”作为包户干部的董燕说,社区就是为居民服务的,这是职责所在。
对于尿*症患者而言,延长生命的血液透析一天也不能停,需要每周3医院。韩馨说,疫情以来,自己和病友,最担心的是透析治疗会受影响,好在社区、医院等多方力量的守护下,没有一次间断过,心里感动不已。
为透析患者开出一条绿色通道
测体温,过安检……8时30分,拿着检验条码的韩馨坐在了血透患者核酸采样专属窗口。
“阿姨,来这么早。”核酸采集点护士田淑芬打着招呼准备采样。
田淑芬将一根无菌长棉签快速伸入韩馨的咽喉部,敏捷地在两侧舌腭弓、扁桃体部位各擦拭三圈,再快速移出棉签,将它放进采样管中,迅速盖好,整套动作快、准、稳,仅用了五六秒。
“这就结束了,太快了。”韩馨说,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以前每周三次检测,现在一周一次。
“我们的城市会好起来的,阿姨戴好口罩再走”,田淑芬已经养成了习惯,提醒着每一位患者做好防护。
“我们承担着名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规律治疗。”该院护理部副主任吴星说,透析患者抵抗力低,属易感人群。为了保证“特殊”患者的规律透析,医院为他们开辟绿色通道,每天8点开诊,并优化预检分诊流程。血液透析患者都有专人服务,行走固定路线安全就医。
百余名患者签名感谢信表达健康守护
测体温、登记……韩馨通过了透析专用电梯门口的预检分诊,9时不到,坐到了诊室门口。
“今天裙子好漂亮!”“咱们先要认真做手消*”……当班的血液透析科副主任张丽说着开始了接诊。
从45岁确诊尿*症,开始透析,韩馨走过了12年。每周要进行三次的血透,早就和医生护士们成为了老朋友。
而这样深厚的情谊,也让这些患者在疫情防控时期倍感安全。
韩馨从兜里拿出一封感谢信,放在了张丽手中,想表达我对医护人员的谢意,病友们也想对你们说声:“辛苦了!”
张丽看到,感谢信上密密麻麻签着患者的名字,没想到天天做的工作,让病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8月13日到23日,签名患者达百名。”韩馨说,因为有了医护人员,我们现在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韩馨爱美,按照她的话说,把每天过得精彩。乐观的她,将透析笑称自己“每周一三五打卡来美容”。
“没有你们的贴心照顾,就没有患者的一天天康复。没有你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患者对生命的希望……”韩馨说,感谢信上的这句话是大家的心声,医护人员最贴心的一句话就是“一个病人都不能少,也不让掉队。”
在感谢信上签名的李刚(化名)已透析五年。他说,有时迟一点来,就会接到关切的电话,医护人员心里有我们每个患者。在这里从不缺温暖、感动和欢笑,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病人们多了生活的希望。
做血透患者的健康“守护人”
9时30分,韩馨走进透析室,开始了当天的治疗。
自疫情发生以来,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岗位,从9时30分到次日零点30分,3个班次轮流运转,全力守护着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我们必须对患者负责。”该院血液透析科护士长李玉芳说,从患者的接诊、治疗到结束,防护物品的使用及管理,透析室的消*隔离措施,到实行分时段、错峰上下机,事无巨细一一规范,感控细节落实到位。
每位透析患者的上机治疗时间是4个小时。当班护士买尔哈巴·买买提全程守在透析室,不间断进行床边巡视,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血流速、透析管路压力的变化等参数,还要随时进入“应急”状态,处置各种“险情”。
“血透患者属于体外循环,透析过程容易出现一些危急情况,如低血压、心脏骤停等,意外发生可能就在几秒钟。”买尔哈巴·买买提说。
在患者进行治疗期间,血透室护士王婷组成的“跑腿小分队”也开始了忙碌。
王婷说,每位患者透析需要4个小时,这期间如果有代开慢病药、缴费等需求,都由护士定期跑腿代办,医院的流动,降低感控风险。
13时30分,韩馨的当天透析治疗结束。“韩姐,这包糖送给你。”买尔哈巴·买买提把一包糖放到了韩馨手中。韩馨愣了一下,笑着收下了。
原来,因为透析,身体虚弱,容易低血糖。上周透析时,她跟病友说,自己的糖快没了。
就这一句话,让买尔哈巴·买买提记在了心里,把自己的糖送了过来。
这让韩馨感动不已,捧着糖久久说不出话来。
13时45分,医院大门,董燕迎了上去。“我们回家了。”一句话,让她又一次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责编:姜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