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理解的阅读教学
——以《拿来主义》经典价值的挖掘为例
赵瑞萍
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批判性阅读成为一大方向,但不应走向过度批判,而应通过质疑、批判走向宽容的理解,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以《拿来主义》为例,根据杂文的议论性和文学性特点,从议论的内容、说理的方法、使用的例子、写作的意图四方面提出思维生长点,以挖掘文本价值。
阅读教学理解《拿来主义》经典价值
《拿来主义》多次被选入语文教材,其经典价值是文本解读和教学的重点。因此,其经典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怎么去挖掘其经典的价值就成为一线教师和相关学者的讨论重点。近来,有学者从形式逻辑的角度分析《拿来主义》,认为其违反了“矛盾律”和“同一律”,认为其论题、论证方式和结论不严谨,是“鲁迅行文的瑕疵”“经典文本中的经典错误”。[1]这种“不为尊者讳”的解读值得学生和老师们学习,但其解读是否走向了过度批判呢?所谓的“不严谨”处是否存在作者的精心构思呢?仅从形式逻辑的角度解读复杂的文本是否会走向偏狭?为此,本文将尝试从这些“不严谨处”出发进行探究。
一般认为杂文是文艺性论文,阅读杂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