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快意过后陷入沉思——读《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作者:许参杨(《长沙晚报》总编室主任)
摘要:《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好读可读;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本书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关键是一针见血的断语、直白明晰的表达实际上都是“话里有话”,藏着丰富的“潜台词”,令你不时停顿下来,掩卷而思。
这本书名叫《中国人的思维批判》(楚渔著,人民出版社年4月版),看看书名是个很大很重的题目,掂掂书本却是薄薄的,没有想像中的厚重感。但是翻开它后,却不由得被作者牵引着,一口气读下去;书中没有玄奥虚无的概念,繁复曲折的论证,有的是开门见山的观点阐述和直白晓畅的文本表达,让你感受到一种阅读的快意。
这种快意或许是长期郁积在心中的问题寻到了解答的豁然开朗,或许是长期说不清道不明的思考纠结窥见了根本路径的茅塞顿开,或许就是说出了你想说没说的话提出了你想提没提的理,难怪有读者感慨:这是一本让国人聪明起来的书。
这本薄薄的书其实很厚。它的厚重在它的论题重大、思想深刻。这本书的论题即书的副标题“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思维模式”,在书名上即开宗明义,鲜明而犀利,张显别开生面的亮剑之风。五千年文明古国雄踞世界东方,泱泱中华曾一度创造了令世界上其他民族望尘莫及的文明奇迹;但近现代中国落伍了。
众所周知,探讨导致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个大课题,从严复到梁启超谭嗣同,从鲁迅到柏杨,从名人学者到草根百姓,众说纷纭,不乏洞见,应该说,作者将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归之为传统的思维模式颇具新意,让人眼睛一亮。而在具体论述上则删繁就简、单刀直入。先是提出现有的中国落后论的主流说法,如制度说文化说皆未触及根本;然后直指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缺陷,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很难做到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严重损害自己的私利;接着比较中国的智慧和西方的智慧,强调混乱而僵化的模糊思维阻碍了中国科技的进步,改造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是我国教育的头等大事,抽丝剥茧,层层推进。不管你是否赞同作者的思想观点、论述逻辑,读来有一气呵成的畅快,你会不禁为作者直面的真诚和无畏叫好。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好读可读;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本书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关键是一针见血的断语、直白明晰的表达实际上都是“话里有话”,藏着丰富的“潜台词”,令你不时停顿下来,掩卷而思。比如,作者写道:中国人历来非常辛苦,“勤劳”两个字是全世界对中国人民的普遍评价。但以我们看来,中国人的这种辛苦和“勤劳”是懒惰造成的。“辛苦”和“勤劳”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勤劳”是主动工作,而“辛苦”是被动的,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无奈。
其实中国人是非常懒的一个民族,正是懒惰造成了中国人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辛。由于中国人思维的惰性,造成了意识上的惰性,进而造成行为上的惰性。这类令人读来顿感快意随即陷入思虑的论述在书中比比皆是。
正如有论者指出的:“楚渔先生依稀是操起了一把极为锋利的手术刀,对中国传统思维中沉疴太久的病灶乃至*瘤,毫不留情地一一解剖开来,可谓刀刀建血”,这本书的锐气在于“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破”的快意。有“破”然后才能有“立”。科学思维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究竟如何重塑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使之吐故纳新,与时俱进,让我们这个古老而年轻的民族插上腾飞的翅膀,作者虽未集中系统展开论述,但字里行间时有论及,其观点倾向亦隐然可见,当然,更大的思考空间留给了作为读者的我们,留给了每一个有责任感、有良知的中国人。(童伟兵年2月24日校订和编排)
原文截图:
思维与科学
左为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