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有个独门绝活——“熏牛皮”,专业术语叫“硝皮”。当地老一辈的人,都知道阿公的手艺。但阿公却总是穿粗布衣裳,连双皮手套都没有……
酱紫FM出品主播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郑紫薇他有独门绝活——“熏牛皮”,专业术语叫“硝皮”。
阿公的手艺,是“高山岽上打锣鼓——鸣声远扬”,也可以讲“过了这村没这店”。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粤赣两省交界的广东省龙川县细坳镇,是当时最大、最旺的牛墟,贩牛的集散地。当地老一辈的人,都知道阿公的手艺,手头有皮子,即使翻山过坳,也愿意送给阿公硝。他硝的皮子,轻、薄、软、干净、没有异味。
阿公去世后,还有人找上门来呢。
硝牛皮的过程很复杂,印象很模糊,我没办法“复盘”,就请教阿哥。
“县收购部(公社化时代)收购的,以及私人送来的牛皮,粘有泥沙、血迹,要清洗干净,边边角角的残肉、牛筋要剔除,然后放入配好药水的大水缸里沤。”沤到什么程度,阿哥心里也没数,只说捞起牛皮的时候,水缸上面“呕吐”白泡,铺满缸,很腥,要放在水塘里再浸泡。
有一次,阿公忙不过来,阿哥就拉我“顶档”。十岁左右的我,扛着牛皮,打着趔趄,左摇右摆,转了几次肩(换肩膀),好不容易抬到水塘边。牛皮浸入水塘,然后用几块大石头压实,防止牛皮浮起来。
奇怪,阿公一向很爱干净,为什么不用干净的井水或河里的长流水清洗、稀释沤好的牛皮,而非要浸泡在浑浊、腥臭的水塘里呢?
“用其他的水冇用嘅!”阿哥解释道,“水塘里的细菌(微生物)多,可以‘吃掉’(分解)牛皮上沤腐的筋肉!”
阿哥可能无意间问过阿公,不然,他怎么晓得这奥秘?
牛皮在水塘里要浸泡多少天?没有人知道!
牛皮浸泡好后,就可以熏了。
熏牛皮的灶,与普通家灶的形状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灶的形状是三角形。灶面,是用和了桐油的三合土做成,光滑耐用,不会把牛皮刮坏,移动、翻转、掀起牛皮也省力。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阿公年纪上来了,气力不足,不硝牛皮了,只接小动物的皮,熏牛皮的灶也荒废了。
牛皮熏好,就可以“硝”了。牛皮硝多少公分,要硝几次?硝好后要“展”——拉伸,在哪几个位置拉,拉多长时间?牛皮挂起来晒,晒多长时间?晒了之后要阴干,阴干到什么程度?这些细节,阿公从未提起过。
“牛皮硝好后,价钱和对方平分。”阿哥说。
一张硝好的牛皮,少说有十几斤吧,也可以赚不少钱!
俗话说:种菜的吃*菜叶,打铁的用旧刀乸。
阿公咁好手艺,他自己穿什么?粗布衣服,连一双皮手套都没有!
我体虚寒,怕冷,睡到天亮,脚还是冰冷。冬天,冷得浑身发抖,像“打摆子”,缩成一团,很难止住。
阿妈应该向阿公求了情。阿公很不情愿地给了一张硝好的狐狸皮。阿妈请县里“制衣社”的何师傅缝制狐狸皮夹袄,很合身。夹袄没有腥臭;毛色干净;软熟,手感舒服,折叠方便;轻柔,穿着轻松;贴身,不影响双手活动;保暖,可以少穿一两件衣服。后来考上大学,在赣州读书。赣州比老家还寒冷,但有狐狸皮夹袄“护身”,大学三年,都没被冻着!
阿哥告诉我:“阿公给过阿叔(父亲)一条牛皮皮带,用了几十年呢!”
资料图/视觉中国(图文无关)那么,阿叔的牛皮带加上我这件狐狸皮夹袄,就是阿公留给我们家仅有的两样东西了。
浸牛皮、泡牛皮、熏牛皮、硝牛皮、晒牛皮、阴干牛皮,有好多“学问”,要学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阿公不教也就罢了,最关键的是泡牛皮的“药方”没传下来。
有时一家人扯闲天,讲起“方子”,大家都埋怨阿公。阿叔饮了几杯酒,信誓旦旦:“我晓得配方!”我们都竖起耳朵听,阿叔却讲不出具体用料、用量比例,请他写出来,也没有着落——真的是绝活!(羊城晚报年08月04日A12版责编:吴小攀)编者按本栏目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具有纪实性,以散文随笔为主,紧扣岭南文化。投稿请发至邮箱:hd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