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资源
每个能出门的周末,我大多有两个选项。
去徒步,既是一次户外运动,又能消耗孩子的电力;
去博物馆,实地看看稀罕物,涨点见识。
当然,有时候逛博物馆还会夹带私货,堂而皇之去逛自己想看的馆。反正,只要管孩子,怎么安排都会被允许。
当然,带孩子去博物馆不光是为了放电,更核心的作用还是“玩中学”。
玩中学,核心在于体验。数学这样的基础学科可以通过教具来体验,对更综合一些的科学、人文,博物馆就是“玩中学”很好的去处。
但是,博物馆很多,不是每个博物馆都要和孩子一起逛。
以我所在的北京为例,我查了下官方资料,北京的博物馆有一百七十多家,如果每个周末去一家博物馆的话,也要至少三年多才能走完。
而且不是每个展览都适合孩子,所以,要先学会选择,以及正确打开逛展方式。
攻略先行,博物馆不瞎去
01
先去好玩的博物馆:
在现阶段的博物馆主要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这四种类型。
历史类博物馆主要以历史的观点来展示藏品,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艺术类博物馆主要展示藏品的艺术和美学价值,如故宫博物馆、天津戏剧博物馆: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以分类、发展或生态的方法展示自然界,以立体的方法从宏观或微观方面展示科学成果。
如中国地质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
综合类博物馆综合展示地方自然、历史、革命史、艺术方面的藏品。
如中国国家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
如果孩子没有逛博物馆的经验,建议从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的博物馆入手。比如自然博物馆、科技馆、人文博物馆等。
这些博物馆大多都设计了互动体验区,孩子们可以直接动手触摸,动手去体验。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可以体验再金砖上写字
如果担心控制不好孩子,也可以先从线上博物馆开始看。
前两年因为疫情不能出门,我特地搜了一下,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世界顶级的博物馆,基本都可以线上云逛。
上图是法国卢浮宫线上博物馆
02
兴趣主导,去看看孩子喜欢的:
我培养石头的兴趣,并由兴趣转移到学习上的路线通常是:绘本→百科→实物(可能的话)→纪录片→博物馆,博物馆是最后一环。
石头对科学一直很感兴趣,各种书籍、模型、电影和纪录片,能够让孩子心中的模糊形象一下鲜活了起来,记忆也会更深刻。
但最后一环的博物馆,在那个氛围中,孩子们不光是带着眼睛看,还是在用心灵感受。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次逛不完一个馆
以前,我带石头去逛博物馆,总想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把馆逛完,事后发现根本不现实。
除去孩子本身的注意力以外,一天看太多,无异于走马观花,一回家,啥也没记住。
01
逛不完,就多去几次:
有句老话说的很实在,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同样的一个博物馆,并不是只看一次,可以分为不同的小主题去多次看。
例如大部分男孩子都喜欢的恐龙,第一次可以看恐龙的外形特点和大致的生存年代,等孩子记住这些主线知识点,下次再去,就可以看恐龙的生活习性。
如果孩子对某一些恐龙特别感兴趣,还可以扩展看看生理特点和亲属关系。
看完第二次,孩子回家多半会变成个“恐龙迷”。在孩子兴趣正浓且意犹未尽的时候,再去一次。
这次就可以引导到地球气候变化与恐龙进化之间的关系,也就从一般的观赏转移到了对自然科学的思考上了。
这样几次逛下来,既享受了亲子时光,也让孩子带回了知识。
02
留意博物馆举办的活动:
如果想更进一步的学习,一些博物馆还会不定期举办夜宿博物馆的活动,非常适合亲子参与。
一般是主讲人拿着手电,边走边给孩子讲解动物知识和户外常识,晚上给孩子分发帐篷、睡袋,学习搭建营地,孩子可以跟自己喜欢的动物标本共处一晚。
图片来源微博
如果家里有帐篷,这个操作也可以在家复刻。
石头妈要我在文章里强烈推荐,原话是:就让爸爸带着孩子在客厅睡一晚,你就能拥有一个完整的晚上。
一个博物馆,去了多次也不意味着逛完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是有KPI的,很多博物馆除了不变的常规展,每过一段时间都会策划一个特别的展。
比如各个城市的自然馆都会有不定期的特展,像是文艺复兴展、恐龙展、贝类生物展等等。
所以即使是同一个博物馆,也值得定期去看看有啥新展品。
比如经常巡展的“背着房子去旅行”主题展,围绕贝类展开,我头一次见到那么多种类的贝壳,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斧神工。
年巡展到河北
“和”孩子一起去博物馆
我一直用的是“和”孩子一起去博物馆,而不是“带”。
因为除了像ET爸那样博闻强识的牛人,像我一样的普通家长到博物馆都和孩子处于同一起跑线,看啥啥都不知道。
因此,不如就把自己也当作一个“大孩子”,在逛博物馆的时候,保证孩子不要捣乱,就好。
既然是“带”,我也分享几个带娃逛展的经验总结:
01
不要怕孩子问问题:
很多家长,特别是爸爸,很怕自己被孩子问住,觉得自己都不懂,怎么给孩子讲。我有两个方法:
事先与孩子一起做做功课,可以先看看类似主题的书籍和纪录片;
不懂也没关系,可以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去解读。家长跟孩子站在同一个起点,也是一种很好的姿态。
02
给孩子逛博物馆的自由:
和思维已经很固化的大人不同,孩子的好奇心很强,逛展的时候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