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营口文化记忆不断发芽的记忆上
TUhjnbcbe - 2022/12/11 23:27:00

“开篇语

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是这座城市、这个地区的根脉和灵*。近日,*协营口市文史资料委员会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营口生活、工作过,体现营口文化精神、文化创造的25位杰出人物的史料,编辑出版了《营口文化记忆(第一辑)》一书。书中人物在各自领域的奋斗、贡献和影响,丰富了营口的文化内涵,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激励我们振奋精神、赓续文脉,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续写繁荣营口文化的新篇章。

王充闾在“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创作与发展研讨会”上(北京鲁迅博物馆,年)

不断发芽的记忆(上)

——王充闾老师印象记

文景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在营口市第四中学教书,爱好文学,经常往营口日报社副刊部投稿。后来调到市教育局办公室,也没有离开和文字打交道。王充闾老师也做过中学教师,后来由盘山县报调至营口日报社副刊部任编辑,再后来被调到营口市委办公室,也没有离开推敲文字。充闾老师调离报社多年后,我恰恰也被调到营口日报副刊部任编辑。再者,有一段时间,我家距充闾老师家很近。就这样,由文学或者说是文字,还有地域这个缘分,让我有机会接触过充闾老师,并在心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28岁时留给我的印象

这一天,我去报社副刊部送稿后,王充闾老师下楼送我。一位名编辑送我,当时心里有一点发紧。“一些经典的东西,可以多背一些。背的东西一时也不一定全懂。比如,《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他边送我边说,已经送我到一楼的北门口。那时我在营口市第四中学教书。四中学校在市区西部。他又往西送我很长一段路。这时,我真的被感动了,已听不清他对我说了些什么,不由自主地看了看他。他年轻,俊秀,儒雅。三句话不离古典名句,这是充闾老师当年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时间:年夏。

1
查看完整版本: 营口文化记忆不断发芽的记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