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广场“席地能坐”,公厕服务方便智能,城市驿站“花开朵朵”
设施完善服务提升,新城城市公共空间更贴心
保洁员仔细擦拭石凳
“想坐就坐,这样的公园很贴心。”天气晴好,在新城桥畔公园一期晒太阳的李阿姨为公园“席地能坐”服务竖起大拇指。
今年以来,新城多处公园、广场实现“席地能坐”,公厕不仅充实了免费厕纸、热水洗手等便民服务,还更智能了;城区越来越多的城市驿站正在开放,为周边居民提供文化生活服务阵地……
点点改变,让新城的公共区域和公共空间设施更完善,服务更到位,也更实用更贴心。
桥畔公园的儿童游乐区
方便智能:22座公厕服务大提升
走进新城樱花公园公厕,整洁亮堂的环境让人舒心;公厕内墙面公示牌上,显示着该公厕的便民免费服务项目:Wi-Fi、充电、手纸、问路、热水洗手、洗手液等,打开手机,名为“樱花公园”的Wi-Fi信号就跳出来了,轻点一下就能连上,公示牌旁的免费厕纸随取随用;便后洗手,拧开水龙头稍待片刻,流出的水温温的……
今年以来,在原有高品质建设的基础上,该公厕进行服务提升改造,环境更干净整洁,服务实用“翻倍”。
“比自己家的厕所还干净好用。”在樱花公园做保安的李师傅点赞。
王海素是该公厕的保洁员。面对日均过百的如厕人数,她一直保持着“一客一冲洗”的工作原则。只要有人使用过公厕,她便会仔细检查易脏处,将便池、盥洗台、地瓷砖再次清理一遍。
不仅如此,经过改造后的公厕还实现了智能化。
公厕内墙壁上的一面“智慧公厕引导平台”大屏幕上,实时显示该公厕使用情况和公厕内氮气、H2S等数据。市民也可通过
智能不仅体现在“台前”,还体现在“幕后”。
智慧公厕引导平台运营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后台监测,可实时了解公厕的运营状态,如通过氮气、H2S等的含量,可科学判定公厕打扫是否及时,是否存在异味等现象,进而加强管理。
公厕环境与服务,体现了一座城市文明程度。去年以来,新城对辖区内22座公厕进行了服务大提升改造,其中今年提升改造了17座。提升改造中,新增了免费手纸、洗手液、充电宝等便民用品,并实现了免费Wi-Fi全覆盖,其中10座人流量较大的公厕,还通过配置信息化屏幕、搭建智慧化管理平台,让如厕服务变得更加高效、智能和便捷。
据了解,新城目前有公共厕所50座。接下来,新城还将对照相关要求,利用大数据网络技术,继续优化公厕服务,有效提升市民的如厕舒适性和便利性。
席地能坐:让休闲更放松
11月份,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布第一批14个“席地能坐”保洁区,新城占5席,分别为长峙岛如心广场、海城广场、桥畔公园一期、城市阳台广场、长峙客运站站前广场。
12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桥畔公园一期,只见公园内除偶有掉落的树叶外干净整洁,公园小路两旁,设有不少灰色的石凳,每条石凳上面或侧面都标有“席地能坐遇见美好”的标牌。拿手在石凳上摸一下,基本没有灰尘,直接坐下没有问题。
公园保洁员肖碧正拿着一块抹布抹着一块条石长凳。“每天都要抹布抹一遍。”肖碧告诉记者,公园内共有数名保洁员,日常不但要捡拾垃圾,清扫路面,还要拿着半干抹布抹干净石凳,并定时巡逻,及时发现处置在石凳上或周围出现的白色垃圾和污渍等。
“对于污渍,我们有专业工具。”肖碧说,保洁团队还配备了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基础清理后使用高压水枪强力清洗,再抹干净,基本可以做到整洁如新。
桥畔公园一期还配备有儿童游乐区,设有滑梯、木马等儿童游乐设施。保安员刘师傅在公园内来回走动检查卫生。
近来天气晴好,来这片游乐区玩耍的儿童络绎不绝。刘师傅告诉记者,早上7点之前,一定会拿抹布将游乐设施擦一遍,露水、污渍全部擦干,让孩子们来玩的时候尽兴。
平日里,食物洒落、幼儿小便撒出等情形也比较常见,所以保安师傅一直要值守到晚上9点,确保急事得到及时处置。此外,还会定期对游乐设施进行消*。
“这里挺干净的,每次来了就爬,很放心。”正带着3岁小孙儿玩耍的李阿姨给这里的干净卫生点赞。
如心广场同样如此,石凳、条椅洁净如洗,花坛、台阶等也随处可坐。这少不了物业保洁团队的功劳。
据了解,绿城物业保洁团队全天14.5小时(6:30-21:00)保洁。同时,实行“街区内动态垃圾5分钟不停留机制”,科技清扫与人工清扫相结合,采用“清、洒、冲、刷、吸、擦、捡”等多种保洁方式,全方位提升广场环境洁净水平,实现公共区域无死角、地面无积尘、室外家具无污渍、水体清澈无垃圾,地面保洁见本色、绿化绿地见景致。
城市驿站:织就民生文化服务网
今年以来,新城依托城市驿站打造了一批互联共享的城市文化生活服务“微阵地”——城市驿站,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文化生活服务。
沿着新城绿岛路南走,几个居民小区之间,新开放的茶山浦驿站在闹市中静静坐落,成为新城居民文化休闲生活的理想之所。驿站内,设有智能自动售卖机、共享充电宝、扭蛋机、医药箱等便民服务设施和免费开放的城市书房、咖啡馆。闲暇时,一本书、一杯咖啡和一张休闲桌椅,已然勾勒出岛城人幸福生活的模样。
在新城“书香梅园”驿站,好多市民正戴着耳机收听喜马拉雅音频,这是今年1月份开放的舟山市首家有声书屋。
“只需掏出手机扫一扫,就可畅听约10万册精品有声读本。”驿站建设运营方舟山市城投集团海城置业公司副总经理施斌介绍说。
据了解,为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书香梅园”驿站设计之初就与分享平台合作,联手打造了这座“可以听”的图书馆。在这里,仅凭舟山市民卡和手机,就能打破传统读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享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考虑到不少视力不好的老人和识字不多的孩子也有学习需求,驿站还特别设置了*员先锋志愿服务岗,帮助他们简单操作、轻松畅读。
除了新建造的城市驿站,在金鸡山安置小区,利用小区公建房改造的城市驿站也办得有声有色。这里已经成为*员志愿服务阵地,定期有志愿者为孩子们开展“三点半公益课堂”托管服务,为孤寡老人开展理发、量血压、泡脚等便民服务活动。
目前,新城有6家城市驿站建成开放。除了茶山浦城市驿站、“书香梅园”城市驿站外。颇具艺术感的滨海“红飘带驿站”、以体育元素时尚活力为特色的桥畔公园“跑者驿站”等也已经成为新城文化地标。这些城市驿站通过举办暑期夏令营、亲子皮划艇、街头篮球赛等活动,累计服务群众已经超过15万人次,逐步织就了一个集“休闲、文化、娱乐、生活、教育”功能于一体,每一个城市驿站辐射半径超过2平方公里的15分钟民生文化服务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